招生组电话一挂断,夫妻俩怒气冲冲地拨电,质问苏尧怎么这么有主意,“谁让你自己报志愿的?要我说,你想要报什么学校、专业,得先问问爹妈!”
夫妻俩还妄想着利用大学生活费牵制苏尧。
话还没说出口,下一秒,现实给他们泼了凉水。
苏尧在电话里冷淡地随口应付几句,她甚至都没有生
气——而不生气,毫无波澜,意味着并不在乎。
苏明铁、陈娟错愕。
他们被苏尧的冷视逼退,霎时畏缩。高考喜讯所带来的所谓“底气”瞬间消散无踪。
他俩还指望着将来苏尧能有出息,让他们提前过上“养老生活”;真要惹怒了她……后果不堪设想。
这么有本事的女儿,得罪了没有任何好处。
苏明铁、陈娟倒不至于蠢到极点。
他们乖觉起来。
最后,他们连高考全省第一所获得的奖金都不敢多问,买了火车票回麒县,在老家笑呵呵地接受邻居们的祝贺。当邻居们艳羡说起苏尧的本事时,只敢附和,不敢多说她的任何不是。
老邻居问:“办不办高考庆功宴啊?让我们家孩子沾沾喜气呗?”
苏明铁、陈娟抹着汗水,尴尬极了。
他们含糊其辞,没有承诺:真要办了,到时候苏尧不来,没脸的是他们。
况且,他们手头也没有余钱。
邻居们对视几眼,对苏尧这么多年的“栽培”心里有数——指望爹妈?没可能。她是靠自己才读出来的。
于是,没再问苏明铁、陈娟为什么苏尧不回老家,只嘀咕这对父母的愚蠢,又给苏尧拨了电话,庆祝她的好成绩。
……
高考提供了一条公平的上升通道,让普通人有机会改变命运。
前世的苏尧就是靠高考成绩,录取重本院校,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重生回到13岁,跟随而来的“人物卡界面”同样基由上辈子的经历而诞生的。
可以说,没有上辈子的自己,这辈子的苏尧不会有‘人物卡’界面,不会有四个成年男性身份,更不会在原本略带酸苦的青春期里,拥有了全身心投入于学业与生活的纯净幸福。
人类对金钱与物质的渴望,奠定了社会结构和行为模式。(注)
苏尧通过‘人物卡’界面,努力解锁‘人物卡’,获取‘挣钱值’,同时,得到了足够她挥霍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
她的人生目标分有几个阶段:1,积累‘挣钱值’攒够解锁‘人物卡’*4;2,完成主身体、‘谢瞻月’的学业……
现在,进入了第3个阶段。
苏尧想要知道‘人物卡’界面的“羁绊值”意味着什么,需要她怎么达成?达成以后,能给她带来什么?
高考成绩所带来喜悦席卷短短几周。
苏尧报了燕京大学,经管专业。
报考结束,她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不久后的大学生涯——重来一回,她没有像周忱瓷、邬筱那样激动,期待着大学生活的绮丽与未知。
苏尧还在研究“羁绊值”。
通过主身体账户,送给‘人物卡’*4的礼物,勉强算是积累“羁绊值”的一个渠道——增长幅度极少,从0攒到1。7,再从1。7攒到2。5……
这个方式所提供的“羁绊值”极其缓慢,苏尧觉得,可能是因为钱都是她自己的。
左手倒右手,倒来倒去,都是自己。
前前后后,用主身体账户里的钱给‘人物卡’*4买了上千万的东西,一来一回,缴消费税都缴了不少。
最终,‘人物卡’界面上的“羁绊值”还是孤零零的个位数。
苏尧哭笑不得。
和‘社会融入度’不同,羁绊值的数值表现形式并不按照百分比。
直觉认定,当“羁绊值”到达某个临界点时,会出现类似游戏界面里的更多功能性选项——兑换物品?还是其他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