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人数更多的秦军反而被对方震慑住了,士气一时急转直下。
为鼓舞军心,李世民不顾王翦众人的阻拦,执意又披甲持戟冲上了战场——
果然,当被士卒们悄悄称作“战神再世”的小太子出现在战场上时,秦军的士气迅速就高涨了起来。
十一岁的太子都不怕,他们又在怕什么!
十二月,北方呼啸,战鼓雷鸣,已经激烈厮杀了数场的秦楚两军,在蕲城西北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第104章啊,阿父怎么这么好说话了?还好太子……
第105章
如火云的赤红色楚国旗帜下,被寒风吹得白发凌乱的项燕,举着手中的长戟振臂高呼,
“楚国的儿郎们,你们看到了吗?前方秦人的黑旗,已经快要占据我楚国的大半疆土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八百年前楚人的先祖,打着赤脚筚路蓝缕一步步从山林间开辟出来的,你们甘心就这么拱手让给秦人吗?甘心吗?”
当传令官把他的话传遍楚军阵营时,一阵阵排山倒海的回应声相继响起,
“不甘心!我等不甘心呐将军!”
“我等愿誓死追随将军,护土卫疆!”
“就算是死,也要拉上秦人垫背!”
“出战!出战!杀!杀!”
已经接连数日不眠不休的项燕,眼中慢慢涌出了泪光,转头看向身旁担任裨将的长子项渠,声音低沉道,
“老夫征战多年,心知此战我楚军已是必败之局,你可知,这十数万将士为何还要怀着必死之心,随我在此与秦军血战一场?”
项渠哽咽道,
“因为,楚国今日虽已无路可退,却不代表来日亦再无生机!我等若是慷慨战死,就能点燃更多楚人血脉里的祝融之火,让他们带着这团火,等待时机复仇复国!”
项燕点头,又摇头,
“这只是其一,大家这么做,还有另一个目的——”
项渠还没来得及开口问,是什么目的,就听到他的父亲厉声道,
“项渠,待两军一交手,你立刻去东南角
领两千人赶回王宫,护送王上北上前往琅琊,助他隐姓埋名出海蛰伏!”
战端初起时,他原以为,秦军会寻找机会弑杀楚王,以借此动摇楚国军心,便派人对王宫做好了周全的防护,不料,对方却迟迟没有行动。
既然是这样,他必须赶在楚军溃败之前,先让人护送王上离开楚国。
项渠一惊,
“父亲,此事请您托付给他人去办,渠愿追随父亲同生共死”
“我楚军人心不稳,朝夕之间落败至此,现在除了你,我谁也信不过!听我军令行事,勿须多言!”
见长子流着泪应下此事,项燕总算放下了担忧。
他望着遮天蔽日的黑旗,下令诸将以楚歌鼓舞士气背水一战
李世民看着对面的阵列,感受着楚歌中传达的誓死决心,涌起了几分复杂的心绪。
在这时代,并没有什么“我非夷狄,华夏一家”的概念,秦人视六国为死敌,六国之人,又何尝不互视对方为死敌?
这片土地分裂了太久,五百年的漫长时光,各自为政的诸侯国度,让人们早已忘记他们都是炎黄之后,身上流着同样的血脉。
而自古一山难容二虎,只要这种分裂存在一日,战争,就永远会与之共存。
要想终结这个混乱的世道,为天下百姓开创出一个安稳的社稷局面,就只能以战止战,用失败者的鲜血,来铺就一条从此四海无战火纷飞的大道。
这就是乱世的残酷,胜则生,败则亡,如果秦国不这么做,别人就要这么做——
最后只能有一个胜利者,带领那些在战火中活下来的百姓,走向一个新的开端!
随风飞舞的猎猎黑旗下,李世民轻叹了一口气。
但是,楚军想用集体的慷慨赴死,来激发楚国人抗秦的无上怒火这个盘算,未必真能实现。
因为,秦军与楚军决战只是他计划中的一环,而实际上,他们并不会与楚军战至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