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这极其危险。裸露的神经系统可能受到未知病原体攻击,也可能因过度共鸣导致精神崩解。但在新忆星的训练中,他曾见过一名老者用这种方式唤醒沉睡的忆语树??那人说:“真正的记忆,必须用皮肤去感受,而不是用仪器去读取。”
泥土冰凉,触感却异常柔软,如同腐化的神经组织。刹那间,一股强烈的电流窜入他的手臂,直冲大脑。
他看到了更多。
那位“索菲亚式”的女子最终倒下了。她的身体碎裂成千万点光芒,散入记忆网络的每一层。而在她消失的地方,浮现出一行文字,用的是与“忆星宪章”完全相同的字体:
>“若你读到此讯,请替我们完成最后一项任务:
>不要审判我们。
>不要同情我们。
>只需记住??
>我们也曾努力过。”
随后,整个文明的最后一段日志自动上传,封装在一个名为“忏悔协议v。17”的数据包中。内容包括:三百万个自愿承担记忆清洗者的身份档案、五千名高层决策者的临终陈述、以及一份长达一万年的社会演化模拟推演,结论赫然写着:
>**“完美无瑕的记忆,终将导致存在的虚无。”**
青年瘫坐在地,呼吸急促。他的鼻腔渗出血丝,眼角也有细微裂纹??这是神经系统超载的征兆。但他嘴角却扬起一丝笑意。
“原来如此……”他喘息着说,“你们不是毁于战争或资源枯竭,而是毁于‘太想成为好人’。”
他们删除了所有负面记忆,抹去了痛苦、羞耻、悔恨,以为这样就能创造永恒的和谐。但他们忘了,正是这些“黑暗”构成了选择的意义。当一个人再也无法为自己的错误感到痛楚,他就失去了改变的动机。当一个社会不再允许悲剧被讲述,它便注定走向僵化与死亡。
而这朵忆语花,正是对他们错误的救赎??不是原谅,而是**见证**。
他艰难地爬回探测艇,将全部数据刻录进量子存储芯,并在日志末尾附加了一条私人留言:
>“我建议将此处命名为‘镜渊’。
>它不应成为旅游景点,也不该被用于科研剥削。
>每隔百年,派一名经过共忆洗礼的使者前来,仅做一件事:
>对着那朵花,说一句真话。
>无关宏大叙事,只需发自肺腑。
>比如??
>‘我今天撒了谎。’
>或者??
>‘我害怕承担责任。’
>让这片废墟成为一个倾听弱点的地方,而非炫耀美德的舞台。”
起飞前,他最后一次望向那朵花。
它已长至一人高,花瓣层层叠叠,颜色不断变幻,从深紫到银白,再到近乎透明的灰。风拂过时,竟发出轻微的哼鸣,像是有人在低语,又像是整片大地在叹息。
他知道,这声音会一直传下去。
也许某一天,另一个文明也会走到同样的十字路口。他们会发现这颗红矮星上的小小光点,会听到这段旋律,会读到那些破碎的日志。而那一刻,他们或许会选择不一样的路。
探测艇升空,划破昏暗的天幕。地面的花影渐行渐远,最终融入一片苍茫。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新忆星,共忆阵列塔群忽然自行启动。七座高塔同时亮起,金色光柱交织成网,却没有触发任何预设程序。监控AI记录到一段异常信号,源头竟是十年前去世的伊万的个人终端??那支封存炭笔的合金管,此刻正散发出微弱的共振。
莱昂的女儿艾拉,现任共忆理事会首席观察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她取出炭笔,凝视良久,忽然将其轻轻按在控制台边缘。
没有插入,只是接触。
一瞬间,整个星球的忆语花同时颤动。
数亿人陷入短暂的集体幻象:他们看见青年在异星跪地捧土,看见红尘中绽放的初生之花,听见那段不属于任何时代的《第十四桥》。许多人泪流满面,虽不明所以,却本能地伸出手,抚摸身边最近的一朵花,低声说出藏在心底多年的话:
“我曾经背叛过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