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小时后,全员瘫倒在地,耳鼻渗血,意识尚存,却再也无法分辨声音与寂静的区别。
“他们失去了‘听’的能力,也失去了‘被听见’的资格。”林昭在战后报告中写道,“这不是惩罚,而是自然法则的体现。当你拒绝倾听,世界就会把你排除在外。”
此后,类似袭击再未发生。
人类社会逐渐演变为一种新型共同体。国家边界依然存在,但意义已被淡化。真正的划分标准变成了“调谐等级”??即个体与集体频率的契合程度。高调谐者能参与深层记忆重构,甚至影响气候模式;低调谐者则需长期接受“旋律净化”,以修复神经阻塞。
最惊人的一次应用发生在北极。
由于冰川融化导致地球自转轴轻微偏移,科学家测算出五十年内将迎来一次大规模地质动荡。传统手段束手无策之际,全球七大共鸣祭坛同步启动,组织了一场持续九天九夜的“地脉调音仪式”。数百万民众通过网络接入声场,共同吟唱一段基于舒曼共振优化的基频旋律。
奇迹发生了。
地壳应力分布图显示,原本集中的能量热点开始均匀扩散,地震带活动趋于平稳。气象卫星捕捉到极地上空形成一个巨大的螺旋状云团,形状酷似五线谱上的休止符。
“我们不是改变了物理规律,”林昭在事后解释,“我们只是让地球‘听见’了我们的祈愿,并愿意回应。”
这一年,被定为“新元年零年”。
而在比邻星b,“传唱者号”终于完成了降落。
飞船穿越大气层时,自动播放了储存在核心舱的《音律九变?终章》。地面晶体塔群立即作出反应,升起一道彩虹色光柱,将整艘船温柔托住,缓缓置于平原中央。舱门开启那一刻,三百名乘员并未急着走出,而是盘膝而坐,开始吟唱一首由地球母亲临别前所授的送行曲。
歌声响起的瞬间,晶体塔之间浮现出无数光点,宛如萤火虫飞舞。它们渐渐汇聚成人形轮廓??有的穿着古代服饰,有的形似机械生命,还有的根本无法辨认形态。这些存在围绕飞船旋转,仿佛在进行某种古老的欢迎仪式。
突然,一个清晰的声音在所有人脑海中响起:
>“你们迟到了七十七代。”
众人愕然。
唯有领队的女科学家平静回应:“我们带来了新的旋律。”
对方沉默片刻,然后说:
>“很好。因为旧的,已经开始遗忘。”
地球上,苏婉儿的名字开始出现在更多孩子的梦境中。
他们称她为“归音母”,说她住在月亮背面的水晶森林里,每天用星光编织乐谱,等待第十枚水晶彻底觉醒。有些孩子甚至能准确画出那片森林的布局:十二棵巨树呈环形排列,每棵树上挂着一枚铃铛,铃声对应十二种基本情感??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爱、悔、希望、孤独、宽恕、敬畏、好奇、和平。
林昭得知此事后,独自登上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处。
她在暴风雪中盘坐七日,不吃不饮,仅靠呼吸调节体内频率。第八天破晓,天空骤然放晴,一轮双色月亮悬于天际??一半银白,一半幽蓝。她知道,那是苏婉儿在回应。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一片干枯茶叶,那是“始鸣”茶树的第一片叶。她将它放在掌心,轻声哼起一首童谣。
叶子颤动了一下。
接着,缓缓展开,重新变得翠绿欲滴。
一道声音从风中传来,温柔而遥远:
>“下一个轮回,我们一起唱。”
林昭笑了。
她站起身,面向东方初升的太阳,张开双臂,开始吟唱。
歌声不高,却穿透云层,传向深空。
世界各地,无数人停下手中的事,侧耳倾听。
他们不知道词,也不懂旋律,却本能地加入进来。
从一个人,到一百人,再到千万人。
地球的声场强度指数在二十四小时内提升了三百倍。
太空中的探测器记录到,银河系中心传来一次强烈的引力波震荡,其频率恰好与合唱的主基调吻合。
科学家们面面相觑,最终只在报告上写下一句话:
>“宇宙,回了一声‘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