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四十一点三。"魏臣纠正道,"而且全程没有超过五十摄氏度,完全符合您提出的‘活性保全’理论。"
张院士摘下眼镜,用衣角慢慢擦拭镜片。当他重新戴上时,魏臣看到老人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芒。
"这不是做得不错,"老院士的声音有些哽咽,"这是开创性的突破。你们。。。。。。"他深吸一口气,“真的把论文里的设想变成了现实。"
窗外传来学生们的欢呼声,原来是最精密的质谱仪完成安装了。阳光照在崭新的仪器上,也照在两位合作者的肩头,将他们的影子投在那份报告上,恰好覆盖了”铅华制药-国家中医药重点实验室联合项目"的字样。
……
在接下来的那段日子里,张院士团队与铅华制药展开了深度合作。老院士亲自指导改良提取工艺,学生们获得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六味地黄丸的项目进展神速。
当第一批样品通过药监局审批时,张院士在验收报告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一次,没有任何胁迫,只有学者对学术的纯粹坚持。
魏臣站在实验室的窗前,看着夕阳下的协和医学院老楼。
田东也曾疑惑过:“小臣哥,为什么一定要找张院士?"
"因为真的东西,”魏臣轻轻掸了掸西装上并不存在的灰尘,"才经得起检验。"
……
周志宇听着田东回忆这部分内容,整个人都麻了。
他不是因为别的,完全是因为魏臣投资的这五百万!
一瓶药丸子,竟然要花费五百万前期投资?
“哥,你是真有眼光啊!”
周志宇朝着魏臣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
就这样,又过了三个月,一眨眼,就到了一九八九年的冬天。
铅华制药的六味地黄丸上市三个月,销售额突破五千万。
金箔**的礼盒在各大药店脱销,电商平台上的预售订单排到了半年后。电视第三版六味地黄丸的广告里,老戏骨端着药盒,字正腔圆地念着广告词:"铅华六味地黄丸,低温萃取,古方新生。"
而此刻,魏臣的办公室里,气氛却并不轻松。
周志宇风风火火地推门进来,连门都没顾上敲,一叠文件"啪"地拍在实木办公桌上:“小臣哥,出事了!"
魏臣正靠在真皮转椅里闭目养神,闻言缓缓睁开眼,目光落在最上面那封《行业联名信》上。七个鲜红的公章排成一列,像七把带血的刀。
"哟,"他轻笑一声,伸手把文件勾过来,“阵仗不小啊。"
周志宇急得直搓手:”这帮老东西,明摆着是眼红咱们的销量!"
魏臣慢悠悠地翻开文件,指尖在纸页上轻轻摩挲。信里写满了冠冕堂皇的控诉——什么“破坏行业生态"、"恶意抬价"、"虚假宣传”,最后还上升到“损害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高度。
"写得挺像那么回事。“魏臣把文件往桌上一扔,顺手从抽屉里摸出包三五,”知道谁牵的头吗?"
"还能有谁?“周志宇咬牙切齿,”广誉远那个老狐狸赵德海!上个月他们的拳头产品销量跌了六成,这是急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