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纪念馆举行首次开放仪式。媒体记者、学者、用户代表齐聚一堂。主持人邀请她致辞,她婉拒,只说:“今天,请让墙壁说话。”
于是,人们纷纷走上前,在灰墙上留下痕迹。有的画一颗心,有的写一句诗,有的只签一个名字。一个小男孩踮脚写下:“奶奶,我考上第一名啦!”旁边一位老人颤抖着手添上:“老婆子,我把你的药按时吃了。”
阳光漫过玻璃,照在每一道笔迹上,如同加冕。
仪式结束后,她独自登上纪念馆顶层露台。风很大,吹乱了她的头发。她从包里取出那条米白色围巾,轻轻展开,然后松手。线团随风飘起,像一只笨拙的鸟,缓缓坠向树梢,缠绕在一枝新绿之中。
她没去解,只是望着。
手机震动,是系统自动推送:今日全球新增“回声”信件数??**17,429封**。
她回复林昭:“你看,春天真的来了。”
傍晚,她回到家中,发现门口放着一个牛皮纸袋,没有寄件人信息。打开后,是一卷老式录音带,标签上写着:“GH-7A备份日志?2018。6。13”。她愣住,这不可能存在??当年所有物理存储介质都被销毁,唯独U盘幸存。
她颤抖着将录音带插入修复好的播放器。
磁头转动,沙沙声后,传出唐仪的声音,轻快而疲惫:
>“今天终于上线了!累死我了。
>沈姐还在骂我commit记录写得太简略,
>可我觉得,有些东西不必解释。
>比如为什么我要偷偷备份这一份日志。
>因为我知道,未来会有个人,
>需要听到我说:‘别怕,我在等你。’”
录音结束,屋内寂静如渊。
她抱着录音带坐在地板上,久久未动。窗外,月光再次流淌进来,温柔覆盖每一寸角落。
她终于明白,所谓传承,并非复制过去,而是让那些未曾说完的话,在时间的另一端,找到新的耳朵。
凌晨,她写下日记:
>**我们总以为记忆会消亡。
>其实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在一句歌词里,在一条歪斜的围巾里,
>在陌生人因共鸣而颤抖的笔尖里。
>唐仪没有离开。
>她活成了千万次心动的源头。
>而我,只是恰好接住了其中一滴。**
合上笔记本,她躺下,听见窗外又有细微响动。
像是记忆,在轻轻敲门。
这一次,她起身开了灯,对着虚空轻声说:
“进来吧。
今晚我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