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让你当检察官,你成南韩总统了? > 第505章 特赦阳谋(第2页)

第505章 特赦阳谋(第2页)

他们认为市长公开说的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特赦”是秘密存在的,而且有名额限制!

市长不提总统和名额,反而印证了“秘密计划”的“真实性”——因为这种高层交易不可能公开说。

公开声明的“优待”与“秘密消息”的“特赦大幅减刑”形成落差,反而让头目们更渴望抓住那个“秘密”的机会。

4。利用囚徒困境,点燃猜忌之火

“名额有限”是毒计的核心。头目们彼此猜忌:谁会是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名额满了怎么办?

徐昌大会暗中推波助澜:

派人伪装成中间人,向不同的头目传递“独家内幕”:“A老大已经秘密接触了检方,他肯定是第一个!”“B老大在变卖海外资产,准备自首换特赦了!”“听说C老大手里有XX议员的重磅证据,他自首肯定能占个名额!”

利用媒体渲染“自首潮即将来临”的紧张气氛,暗示“动作慢就来不及了”。

保护伞的沉默是致命助攻:头目们急切地想联系自己的保护伞求证“秘密计划”或寻求庇护。

但保护伞们正因为“秘密消息”中提到的“严惩保护伞”而自身难保,生怕被牵连,要么含糊其辞,要么避而不见,甚至反过来警告头目“别乱说话”。

这被头目们解读为:保护伞放弃我了!或者保护伞也怕了!那个“秘密计划”是真的!再不行动就晚了!

5。“榜样”的力量与“落后”的恐惧

一旦有第一个(可能是势力相对较弱、心理防线崩溃或真的相信了)的头目顶不住压力,抱着“抢占名额”的心态去“投案”。

徐昌大会立刻通过“非官方”渠道(如让记者“挖”到消息)大肆渲染:

“XX帮派老大主动投案,据传获‘特别优待’!”

“首位投案者交代大量保护伞线索,检方高度评价其合作态度!”

暗示(但不证实)此人就是“秘密计划”名额的有力竞争者。

这如同在滚油中滴入冷水,彻底炸锅。剩下的头目陷入极度恐慌:“名额又少了一个!下一个是谁?会不会是我?再不自首就死定了!”

制造“反面典型”:同时,警方高调逮捕几名超过“30天”期限(即使只超过一天)或者被认定“不够主动、不配合”的头目,并公开强调将对其“依法严惩,绝不姑息”,作为“不抓住机会”的下场样板。

这进一步强化了“自首要趁早,配合要彻底”的紧迫感。

6。收网与“自愿”

在恐慌、猜忌和“榜样反面典型”的刺激下,尤其是看到“名额”飞速减少,剩下的头目们会争先恐后地“主动投案”,生怕成为那个被“顶格严惩”的倒霉蛋。

他们会尽可能详细地交代罪行,期望通过“全面配合”来争取那个他们深信存在的“秘密优待”。

市长公开赞扬所有“幡然醒悟、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的投案者,强调法律的公正和自首政策的有效性。

对于保护伞线索,检方按程序处理(这本身也是对保护伞的巨大打击)。

此计的毒辣与高明之处:

1。真假难辨,借势压人:利用总统府的潜在压力(即使是虚构或夸大的)和“秘密消息”制造恐慌,让保护伞投鼠忌器,不敢干预,甚至成为压垮头目的最后一根稻草。

2。囚徒困境升级:“名额限制”将黑帮头目之间的互不信任推向极致,迫使他们为争夺有限的“生路”而竞相出卖自己和他人(包括保护伞),彻底瓦解其同盟。

3。信息差与心理战:公开的“普通优待政策”与私下传播的“秘密特赦”形成对比,利用头目们“宁可信其有”的求生心理和“内部消息更可靠”的认知偏差。

4。时间压力:“30天倒计时”制造紧迫感,让人在压力下容易做出非理性决定(抢着自首)。

5。榜样与恐吓:第一个自首者的“成功”(被渲染)和逾期者的“严惩”(被展示),形成强烈对比,有效驱动行为。

6。市长立于不败之地:市长公开层面只推行了一项合法的自首优待政策。所有“秘密计划”“总统意志”“名额限制”都是“传言”,与市长无关。

即使最后没有“特赦”,头目们也只能怪自己“误解”了政策或“相信了谣言”,而市长兑现了公开承诺的“法律范围内的优待”。

7。打击保护伞:头目们在争取“优待”时,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必然会吐露保护伞的信息,这为后续打击腐败埋下伏笔……

…………

这个计划狠辣、精密,完全利用了人性的弱点,一旦成功,不仅能解决黑帮问题,还能顺藤摸瓜揪出一批保护伞。

"这。。。。。。"李承焕深吸一口气,"会不会太。。。。。。"

"太阴毒?"徐昌大微微一笑,"市长,对付这些恶人,常规手段只会让他们觉得我们软弱可欺。唯有以毒攻毒,才能让他们自乱阵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