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Z世代艺术家 > 第292章 利用价值(第1页)

第292章 利用价值(第1页)

众所周知,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束之后,会举办盛大的晚宴,统称AfterParty。

大体上,当夜有两场晚宴最重要。

第一场叫做GovernorsBall,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官方主办的。。。

飞机降落在威尼斯马可波罗机场时,天正下着细雨。方星河提着行李走出舱门,湿冷的风扑面而来,却让他感到一种奇异的清醒。安妮早已在廊桥口等候,撑着一把黑伞,神情肃穆得像是迎接某种仪式的开始。

“他们临时调整了你的排片。”她低声说,“主竞赛单元压轴放映,闭幕式前一天晚上十一点。时间很不利,但……也是最锋利的位置。”

方星河点头,嘴角微扬:“那就让他们睡不着觉。”

车队驶过?湖上的长桥,远处圣马可广场的钟声悠悠传来。他靠在车窗边,看着水道两旁斑驳的老建筑,忽然想起北京红星影院那晚的银幕光影。那些被掩埋的名字、被剪掉的镜头、被烧毁的手稿??如今都沉在他随身携带的硬盘里,像一颗颗未爆的子弹,只等一声枪响。

入住酒店后,他没有休息,而是立刻打开笔记本,接入投影,开始最后一次审片。房间里灯光全灭,只有《囚鸟》的画面在墙上缓缓流动。当女主角在老影院中按下放映键,银幕亮起的那一刻,他暂停了画面,凝视着那束穿透尘埃的光柱。

这不只是电影,是招魂。

第二天清晨,电影节官方发布新闻稿:中国导演方星河携新作《囚鸟》入围主竞赛单元,该片因涉及“敏感历史叙事”引发争议,已有三个欧洲国家文化部门要求组委会提供内容审查报告。消息传开,媒体蜂拥而至,《卫报》称其为“一部用影像撬动记忆封锁的地下炸弹”,《费加罗报》则警告:“这不仅是艺术,更是一场政治试探。”

方星河对此不置一词。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一行字:**真正的审查不在海关,而在人心是否还愿意相信。**

首映前四十八小时,他召集团队做最后动员。来自全国百所高校的学生中有二十人随行,他们将在现场参与实时音效互动??通过耳机接收指令,在特定时刻同步播放自己创作的声音片段,形成一场跨越国界的“记忆共振”。

“你们每个人都是证人。”他对这群年轻人说,“不是替别人发声,而是证明:我们这一代,没有失语。”

当晚,他在阳台上抽烟,手机震动。是王查理发来的消息:“刚破解一段加密档案,来源是广电旧系统备份磁带。里面有一份1986年的内部通报,标题是《关于张默言等人组织非法电影活动的处理意见》。签字人……林委员。”

他盯着屏幕良久,回复:“把全文发我。”

看完文件,他才发现,当年举报张默言小组的,并非外部势力,而是小组内部一名成员被策反。那人后来移民加拿大,再无音讯。而林委员在批示中写道:“此类影片若流传,将动摇青年思想根基,务必彻底清除,不留痕迹。”

可痕迹终究留下了。

第三天下午,试映厅彩排。当《囚鸟》最后一幕响起??女主角站在天台上,将母带放入无人机,镜头拉升,城市灯火如星海铺展,背景音是上百个不同声音低语:“我记得……我记得……我记得……”??整个房间陷入寂静。

一位来自成都美术学院的女孩突然哭了。她说她爷爷曾是八十年代某厂宣传科干事,因为私自放映《黄土地》被停职。“他临终前还在念叨:‘片子没放完……还没放完……’”

方星河走过去,轻轻抱住她。

“现在,它放完了。”

首映当晚,威尼斯电影节主会场卢比安纳宫座无虚席。各国记者、影评人、外交官齐聚一堂,安保级别远超往年。入场时,每位观众都收到一张黑白卡片,正面印着《囚鸟》片名,背面是一句中文:**“有些真相,比安全更重要。”**

十点五十五分,灯光渐暗。

胶片启动的声音响起,如同心跳复苏。

第一个镜头是废弃监狱外墙,白色羽毛卡在高压线上颤动。紧接着,旁白响起:“我父亲死于2003年,死前最后一句话是:‘别让历史变成传说。’”镜头切至女主角翻阅泛黄笔记,一页页揭开三十年前的冤案。

随着剧情推进,观众席上传来压抑的抽泣与惊叹。当那段隐藏录像播放??知识分子在台上低头念稿,右手悄然竖起两指时,全场一片死寂。有人用手捂住嘴,有人紧握扶手,指节发白。

中间插入的《春雷》概念短片引发剧烈反响。工人们举着标语走向工厂大门,旁白是周文康颤抖的声音:“那天早晨,他们说,我们要为自己说话。”画面戛然而止,黑屏三秒,然后打出一行字:**本片剧本至今未获公映许可。**

放映至无声戏段落,环境音层层叠加:翻纸声、脚步声、孩童嬉闹、广播里的模糊播报……许多外国观众起初困惑,渐渐却陷入一种诡异的共鸣。一名法国记者后来写道:“那一刻,我听到了自己的童年,我的父亲关门的声音,母亲煮粥的咕嘟声??仿佛所有被遗忘的记忆都在苏醒。”

影片结束于无人机升空,母带在夜空中划出一道弧线。银幕变黑,许久之后,浮现一行小字:

>“献给所有未能发声的人。”

全场静默十秒,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人站起来,有人跪地鼓掌,有人泪流满面。评委席上的日本导演久久未动,最终摘下眼镜,擦拭眼角。

安妮冲进控制室,声音发抖:“他们要求加映!已经有七个国家片商联系购买版权,包括BBC纪录片频道!”

方星河坐在角落,双手交叠放在膝上,一言不发。他知道,这一刻不属于奖杯,属于那些再也无法站在这里的人。

第二天,舆论风暴席卷全球。CNN专题报道《一部电影如何挑战一个国家的记忆禁忌》,BBC播出长达四十分钟的访谈特辑,邀请多位汉学家解读《囚鸟》背后的历史隐喻。国内社交平台相关话题全部被封,但仍有无数网友通过镜像网站观看盗版资源,并自发翻译成英文、法文、阿拉伯文传播。

#Z世代艺术家方星河成为推特trending第一。

与此同时,压力也随之而来。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发表声明,称《囚鸟》“严重歪曲历史事实,损害国家形象”,并警告相关人员“将承担相应后果”。国内合作制片公司紧急切割,宣布解除与方星河的一切合约关系。他的母校发布通告,取消其“杰出校友”称号。

但他早有准备。

在闭幕式前夜,他召开了一场小型发布会。没有华丽舞台,只有一块白布、一台投影仪和一支麦克风。他站在台前,身后播放着那张1987年的合影:田守义、张默言、周文康、林委员……

“他们曾相信,电影能改变时代。”他说,“今天我不敢说改变,只想问一句:我们有没有权利记住?”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