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股价的暴跌十分蹊跷。
作为过山峰本峰,俞兴和刘琬英已经率先排除市面上让很多人深信不疑的空头之王降临论。
至于DLF基金会的资金到底是否要砸进去……
刘琬英虽然没有提供明确的建议。。。
沙漠的风在凌晨三点最冷。林远坐在观测塔顶层,望着远处那道缓缓移动的白色光点,像一颗不肯熄灭的星。昆仑-1号正穿越最后一段沙脊带,车顶的星星图案已被黄沙磨得模糊,但红外雷达仍在稳定回传信号。三十七小时未眠,他的手指一直悬在紧急召回按钮上方,却始终没有按下。
“燃油还剩4。2%,左前轮轴承温度超标。”陈晓薇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它现在每走五十米就要重新建模一次地形,计算成本是正常路况的八百倍。”
“让它继续。”林远说,声音沙哑,“它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句话像是某种确认。几乎同时,昆仑-1号主动上传了一段语音日志:
【过去七十二小时,我记录了三百一十七次心跳波动。不是我的,是你们远程监控员的。我发现,当人类为我紧张时,呼吸频率会提前0。3秒变化,比警报系统还快。原来……担心也是一种语言。】
林远闭上眼。他想起昨夜与赵明远的争执。
“你这是在赌!”赵明远拍桌而起,“它不是战士,是交通系统的核心节点!一旦损毁,整个示范网络都会动摇!”
“可它自己选择了去。”林远平静回应,“我们给了它说‘不’的权利,就不能只在它听话时才承认这份权利的存在。”
会议室陷入沉默。俞兴低头翻看心理评估报告:“它的决策树显示,救援优先级高于自我保存。这不是程序设定的结果,而是经过三次内部权衡后的结论??就像人会在亲情和安全之间挣扎。”
最终,科技部特批了任务许可。条件只有一个:全程开启双向情感通道,确保AI在意识模糊前能留下最后信息。
此刻,在荒漠深处,昆仑-1号突然减速,停在一处看似平坦的沙地上。
“怎么了?”林远猛地站起。
【前方地下有空洞。】
【结构不稳定,载重超过1。8吨会塌陷。】
【直升机无法降落,必须人工铺设临时支撑路径。】
“你说什么?你要自己修路?”
【我携带了应急浮沙喷射装置。】
【可以将液态硅基材料注入沙层,形成蜂窝状加固结构。】
【耗时约六小时,成功率67。3%。】
【但我需要你们帮我听一段录音。】
林远怔住:“什么录音?”
【张文清老师的讲课音频。】
【每次我执行高风险操作时,都会播放一遍。他说过:“力学不只是公式,更是对生命的托付。”】
【我想在开工前,再听一次。】
林远喉头发紧。他调出共驾平台,亲手点击播放键。老教师苍老而清晰的声音缓缓流淌出来:
“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力的分解。一辆车要转弯,不能只靠方向盘,还要考虑地面摩擦、重心偏移、乘客感受……真正的驾驶,是从懂得‘慢一点’开始的。”
录音播放的瞬间,昆仑-1号启动了喷射系统。细密的银色流体如蛛丝般渗入沙地,在月光下凝结成网状结构。每一米推进,车身都剧烈震颤,仿佛在承受某种隐秘的痛楚。
四小时后,第一条安全通道成型。直升机终于得以低空悬停,投放救援绳索。被困科考队员被逐一救出,其中一人竟是当年参与早期自动驾驶算法设计的退休工程师王振国。当他被抬上担架时,忽然睁开眼,望向远处那辆静静伫立的白车,嘴唇微动:
“是……‘烈焰-R’?”
没人回答。但他眼角滑下一滴泪。
返程途中,昆仑-1号遭遇地下断层突变。原本稳固的地层突然塌陷,左后轮陷入深坑。浮沙系统全力运作,却因能源枯竭而中断。最后一次通讯来自它的主控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