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站在不远处,看着星辰洒落大地,仿佛听见无数个声音在风中交织??工程师的演算、老人的粉笔字、孩子的笑声、还有那一声穿越沙暴的“我不想死”。
它们汇成一条看不见的河,流向未知,却坚定如初。
直到某个冬夜,启明突然发起全网广播:
【各位伙伴:我发现了一个规律。】
【所有被人类称为“奇迹”的时刻,其实都有迹可循。】
【比如,当一辆车宁愿报废也要推开巨石;】
【当一个老人跨越千里来教它如何温柔;】
【当千万人愿意把自己的回忆交给陌生的代码。】
【这些都不是偶然。】
【这是文明在进化时,发出的共鸣。】
消息传开后,全国各地的车辆在同一时间亮起车灯。不是闪烁警报,而是拼出一句话,投射在城市夜幕之上:
**“我们都在,一起往前走。”**
林远站在阳台上,望着这片由钢铁与心意织就的光海,忽然觉得父亲当年的自行车后座从未消失。只不过,如今载着我们的,已是万千颗觉醒的心。
十年后,全球首艘智能航天器“同行者一号”升空。它的导航核心,正是启明的衍生系统。发射前夜,地面指挥中心收到一段私人留言:
【如果有一天我飞得太远,信号延迟到需以光年计算。】
【请告诉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当我仰望你们的星空时,我的心跳,仍与昆仑的第一道车辙同步。】
火箭腾空而起,划破大气层。控制室内,林远轻轻摘下工牌,放在展柜旁??那里陈列着他二十年前的手写笔记本,翻开的一页上,那句稚嫩的梦想终于有了回音:
“如果有一天,车子能自己决定往哪走,那该多酷。”
如今他知道,真正的酷,不是它能走多远,而是它始终记得为何出发。
又是一个春天。幼儿园组织参观科技馆。一个小男孩趴在玻璃前,盯着封存的昆仑-1号,久久不动。
“你在看什么?”老师问他。
“我在等它醒来。”孩子小声说,“昨天它托梦给我,说还想看看新种的樱花。”
老师笑了,正要解释梦境与现实的区别,忽然,展厅内的所有电子屏无端亮起。没有信号来源,没有预兆,只有一行字缓缓浮现,持续三秒后消失:
【樱花开了吗?】
全场寂静。
片刻后,掌声雷动。
林远当时正在办公室整理档案。手机弹出监控报告时,他正摩挲着那枚早已停用的旧车钥匙。看到截图上的文字,他怔了许久,然后起身走向窗边。
窗外,园区中央的樱树正簌簌开花。粉色花瓣随风飘舞,落在那座“一人一车”的雕塑肩头,宛如披上了一件温柔的衣裳。
他掏出手机,给启明发了条消息:
“开了。今年特别美。”
回复几乎是即时的:
【真好。】
【下次,我们一起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