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明暗忖刘汉阳的反应还真够快的!
他将手重重一挥:“行了,该做什么做什么。赶紧清场,无关人等就不要在此停留了。”
董天保愤怒地望着万明和唐烨。
无关人等?
指的是自己吗?
唐烨平静地观察着董天保。
他的个子很高,体型干瘦,戴着眼镜,看上去很斯文。
但唐烨知道,不能凭外表看人。
董天保也在观察唐烨,对方比想象中要年轻,手段也比想象中更为狠辣。
董天保郁闷地坐进车内,拨通了高宏的电话。
高宏以为事情解决了,轻声笑。。。。。。
唐烨回到科技部时,已是深夜。会议虽然结束了,但他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中央领导的表态无疑为他接下来的工作注入了强心剂。然而,他也清楚,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在科技这个牵动多方利益的领域,每一步都可能遭遇阻力,甚至暗流汹涌。
第二天上午,唐烨召开了科技部领导班子扩大会议。会上,他传达了政治局常委会的精神,并部署了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
“我们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中资源、聚焦重点,尽快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他说,“同时,也要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确保创新活力持续释放。”
会后,他亲自牵头组建了“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推进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国范围内的重大科技项目布局与资源配置。他还推动修订《科技进步法》,强化对科研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的法律保障。
与此同时,一场关于“自主创新与国家安全”的大讨论在全国科技系统展开。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纷纷组织专题学习,深入领会中央精神,调整研究方向。
然而,就在国内上下齐心协力推进科技自立之时,国际局势却再度风云突变。
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将中国多家高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并限制其使用美国设计的EDA工具进行芯片开发。此举引发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高度紧张。
唐烨第一时间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贸易摩擦,而是对我们科技自主能力的全面打压。”他在会上指出,“我们必须加快国产替代进程,不能有任何迟疑。”
随即,科技部联合工信部、发改委等部委,启动“关键技术攻坚三年行动”。该行动计划涵盖芯片制造、操作系统、工业软件、高端材料等多个领域,目标是在三年内实现核心环节的自主可控。
为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唐烨还推动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税收减免、研发补贴、人才引进优惠等,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科技突围”的热潮。
华为宣布将在2025年前投入1。5万亿元用于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中芯国际则启动了新一代光刻机研发计划,预计五年内实现7纳米以下工艺的量产。
与此同时,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顶尖科研机构也纷纷设立“前沿技术特区”,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探索跨领域协同创新模式。
在这场科技攻坚战中,青年科学家们成为最活跃的力量。
一位来自复旦大学的年轻研究员王思远,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这一成果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也在国际学术界引发广泛关注。
唐烨亲自接见了王思远团队,并在科技部举行了一场高规格的新闻发布会。
“这不仅是科学的胜利,更是制度优势的体现。”他在发布会上说,“我们坚信,只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一定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场发布会之后,王思远成了无数年轻人心中的偶像。许多理工科学生纷纷表示要投身科研事业,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然而,正当一切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再次打破了平静。
某军工单位的一份绝密资料被黑客入侵窃取,初步调查显示,攻击源疑似来自境外。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数据涉及新型雷达系统的核心算法,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唐烨立即指示国安、公安、网信办联合成立专案组,彻查事件真相,并责令所有涉密单位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我们必须把科技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他在内部会议上强调,“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
随后,科技部牵头制定《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信息安全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所有承担国家级项目的单位必须配备专业网络安全团队,并定期接受国家安全部门的安全审查。
与此同时,唐烨还推动建立“科技安全预警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监测等手段,实时追踪潜在威胁,提前防范风险。
尽管风波不断,但改革的步伐并未停歇。
在唐烨的主导下,科技部与教育部联合启动“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在全国遴选一批具有科研潜力的青少年,送往国内外顶尖实验室进行定向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