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累人,林染揉揉额头,干脆再躺一会。
半睡半醒间,厨屋传来谢韵仪耍赖般的撒娇声:“阿娘,阿娘,阿娘,你就告诉我嘛!”
“阿娘不告诉我,我也不告诉阿娘我的生辰,我的生辰可就要到了哦!没多久就要到了哦!”
“从前是从前,从前阿娘可没有阿清当女儿。”
“不会的,不会的,就一家人吃点好吃的庆祝下!”
“……”
“我嘛,我跟阿染是同一天,阿娘说巧不巧?”
“嗯嗯,我和阿染是老天做媒,天长地久的妻妻。”
“……”
林染失笑,阿娘果然扛不住。
接下来几天,整个柳树村掀起了堆肥热潮,林染和谢韵仪紧闭大门,整日在书房读书。
是的,两个立志要考科举的人,书房终于有书了。
为了将“师徒”名分做实,范嘉叫人从京中老宅送来了,自己读书时候用的书册和两本字帖。
书中有不少重点标记,小册子是范嘉做的笔记,和自己读书时的思路想法。
有银子就能在书铺买到书,进士的笔记却不是寻常人能见到的。
这些“科举辅导书”,都是留给自家女儿孙女读书用,顶多再给亲朋好友中,天赋出众的小辈看看。
谢韵仪随手翻翻小册子,撇撇嘴,递给林染:“阿染当个参考,做文章没甚方向时,勉强可以当个思路。”
两本字帖都是出自名家之后,谢韵仪气鼓鼓的瞪着看了半天,不得不承认,就是比自己写得好。
“我从前练的不是这两种字体,养成了习惯不好改。”
她将字帖推给林染,言不由衷,“阿染初学写字,看看喜欢哪种,就选哪种练。”
林染翻了翻:“还是用你写的吧,笔锋习惯改来改去,浪费时间。”
谢韵仪嘴角立刻不受控制的上扬,心里乐开了花,嘴上还是继续劝:“字如其人这话有些偏颇,但一手好字,确实如一人的脸面……”
“我只需过秀才试,字过得去就成。”林染将书本扔到一边,打断她,“以后我看的书还是你写,潜移默化,练起字来事半功倍。”
谢韵仪彻底忍不住笑,下巴抬得高高的,嘴硬:“既然阿染这么说了,那我就勉为其难,继续做阿染的夫子。”
林染失笑,若是小姑娘有尾巴,这会都该翘到天上去了。
不过,范嘉送来的这些“心得体会”,确实没小姑娘平时教她的内容深刻广博。
“你要不要也写几本‘科考心得’?”林染肯定道:“绝对不少赚银子。”
谢韵仪诧异,这法子她之前还真考虑过。
“我没有功名在身,书铺不会出高价买。学子们即便觉着好,半信半疑,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抄。”
林染:“那等你中进士之后?”
谢韵仪笑笑:“进士以此得利,于官声不好。不为利,免费宣扬出去,无形中得罪不知多少小心眼的士人,凭白给自己的为官之路添绊子。”
林染还未来得及感叹,得利阶层的对外排斥,自古以来,哪里都免不了。
就见谢韵仪忿忿的说:“但这是不对的。我从前不需要开口,有学识的夫子随意挑选,见解深刻的书本垂手可得。从未想过寒门读书,竟如此艰难。”
“国君求贤若渴,如阿染这般聪慧过人的璞玉,却连进学堂都难。”谢韵仪捧着脸,喃喃,“肯定是有哪里错了。”
林染微笑:“那就等阿清身居高位后,再来想法子。眼下你还只是一个村人小媳妇,去剥点栗子,晚点做栗子糕吃。”
谢韵仪立刻起身,剥栗子她喜欢,阿染做的栗子糕可好吃了。
林春兰和林秀菊做饭,一日三餐都是固定的粟米稻米粥,豆渣馍馍+肉炖菜模式。
林染和谢韵仪吃腻了,以读书要劳逸结合的理由,接手家中做饭的活。
林染托日日去县城的村人,买了鸡蛋回来。早餐变成了粟米粥豆浆豆花,煮鸡蛋荷包蛋炒鸡蛋鸡蛋羹,油饼煎饼油条,各种组合。
中午的馍馍,变成了包子,羊肉猪肉鹿肉油渣,与萝卜葵菜酸菜就能出十二种馅儿,再加上纯素馅的和甜味儿的,顿顿都不带重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