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四合院:一人纵横 > 第2066章 赤红魔晓1(第1页)

第2066章 赤红魔晓1(第1页)

1960年的北京,初秋的风卷着永定河的水汽掠过城墙根,陈晓拎着那只边角磨得发亮的深棕色皮箱站在月台上时,帽檐下的目光先落在了站台顶棚的钢筋架构上。那不是霍格沃茨城堡里被魔法加固过的橡木横梁,每一道铆接的接缝都裸露着金属的冷光,像某种精密的麻瓜造物——但他知道,从今天起,这些“麻瓜造物”将和他行李箱里的东西产生某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陈晓同志?”一个穿着蓝色工装、胸前别着“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徽章的男人走过来,握手时掌心带着机油的温度,“我是王工,奉命来接您。车在外面。”

皮箱的锁扣发出一声轻微的“咔哒”,那是他用wand轻触锁芯的声音。箱子里垫着三层防魔咒布,最底下躺着从科多斯多瑞兹带回来的核心设备:一枚拳头大的、泛着淡紫色光晕的“共振水晶”,以及两本用西里尔字母写就的《魔法-粒子相互作用理论》。苏联的导师临别时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的论文证明,魔法场能影响α粒子的衰变轨迹,这在麻瓜的物理世界里,会是颗炸弹。”

研究所坐落在中关村一处刚盖好的红砖楼里,走廊里弥漫着松节油和焊锡的味道。王工推开一间挂着“特殊材料实验室”牌子的门,里面已经站着三个穿白大褂的人,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转过身,镜片后的眼睛锐利如鹰:“小陈同志,我是李院士。听说你在国外研究的‘特殊材料’,能让精密仪器的误差缩小到千分之一?”

陈晓点头,将皮箱放在铺着黑色防静电垫的实验台上。他没有直接拿出水晶,而是先从内侧口袋里掏出一个铜制的小罗盘——这是科多斯多瑞兹的特产,指针不是指向南北,而是始终朝向魔法浓度最高的方向。此刻指针正微微颤动着指向窗外,那里有一棵刚栽下的白杨树。

“原理很简单,”他一边说,一边抽出wand,动作快得像弹了下手指。一道几乎看不见的银线从杖尖射出,落在罗盘旁的一个玻璃培养皿里。皿中原本悬浮着几颗铀-238的颗粒,在银线触及的瞬间,颗粒周围突然泛起一层淡蓝色的雾霭,原本杂乱无章的布朗运动变得规律起来,像被无形的手编排过的舞蹈。

“这是……”王工的声音有些发紧,他凑近看培养皿,手里的铅笔差点掉在地上。

“魔法场形成的‘势阱’,”陈晓解释道,wand在空中划出一个复杂的符号,培养皿上方的空气突然扭曲了一下,“科多斯多瑞兹的实验证明,当魔法场强度稳定在3。76格林单位时,能中和掉微观粒子的随机扰动。这对你们正在调试的粒子对撞机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院士猛地抬起头:“意味着我们能精准捕捉到反粒子的轨迹!”他快步走到一台庞大的、布满旋钮的仪器前,那是刚从苏联引进的质子同步加速器模型,“上个月的实验失败,就是因为粒子衰变太快,探测器根本来不及反应。”

接下来的三个月,陈晓成了实验室里最“神秘”的存在。他从不参与公开的学术会议,但每天凌晨三点,实验室的灯总会准时亮起。他发明的“双场校准法”开始发挥作用:先用麻瓜的液氮冷却探测器到零下269度,再用wand释放“稳定咒”,让魔法场与低温环境形成共振。当第一束被魔法“驯服”的质子束穿过加速环时,示波器上原本跳跃的杂波突然变成了一条平滑如镜的绿线。

“成功了!”负责记录数据的年轻研究员小张跳起来,手里的笔记本差点甩到地上。屏幕上显示,粒子的偏转角度误差从之前的15%降到了0。03%,这意味着他们能首次清晰地观测到π介子的衰变过程。

但麻烦也随之而来。有天早晨,陈晓发现实验台上的共振水晶表面出现了一道裂纹。他立刻意识到是昨晚的强磁场干扰了水晶的魔法场——麻瓜仪器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像砂纸一样磨损魔法造物。他不得不连夜调配“抗磁药剂”:用独角兽尾毛粉末混合磁石碎屑,再加入三滴满月时收集的露水,熬制成一种墨绿色的液体,涂抹在水晶表面。当药剂接触到水晶的瞬间,裂纹处泛起一阵金红色的火花,像有生命般愈合了。

“这东西比精密仪器还娇贵。”王工看着他小心翼翼地给水晶套上铅制防护罩,忍不住打趣道。防护罩内壁刻着陈晓用wand写的俄语咒语,能吸收90%的电磁辐射。

深秋的一个傍晚,李院士把一份标着“绝密”的文件放在他面前。文件上画着一个巨大的、类似金属球的装置草图,旁边写着“铀浓缩离心机”。“小陈,”老院士的声音低沉下来,“我们的离心分离效率太低,国外的技术封锁太严。你带来的‘特殊材料’,能不能……”

陈晓的目光落在草图上那些密密麻麻的齿轮和管道上。他想起科多斯多瑞兹图书馆里的一本旧书,里面记载着一种“重力扭曲咒”,能改变特定区域的引力常数。如果把咒语施加在离心机的转子上,让转子在旋转时受到的重力减小一半,转速就能突破现有的物理极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他也知道其中的风险。魔法场的不稳定可能导致转子突然失重,引发爆炸。他花了整整一周时间计算咒语的参数,在草稿纸上画满了魔法场强度与转速的函数图像,甚至用“预见咒”模拟了二十种可能的故障场景。第七天深夜,他终于在实验室的小型离心机上进行了第一次试验:当wand在空中划出一个倒写的“Ω”符号时,转子突然发出一声尖锐的嗡鸣,转速表的指针瞬间从每分钟3万转跳到了6万转,而机身的震动却比平时还小——魔法场像一只无形的手托住了高速旋转的金属,抵消了大部分离心力。

“浓缩效率提升了300%。”李院士看着检测报告,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报告上显示,原本需要十个小时才能完成的铀-235分离,现在三个小时就能达标。

窗外,中关村的路灯次第亮起,像一串散落的星辰。陈晓揉了揉酸胀的眼睛,wand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了敲,弹出一小簇金色的火花。他想起在科多斯多瑞兹的雪夜,导师曾指着实验室窗外的克里姆林宫说:“魔法不该只用来点灯或变形,它应该像伏特加一样,给这个世界的引擎加点力。”

现在,他觉得自己正在做这件事。那些来自古老魔法世界的咒语和水晶,正在和麻瓜的反应堆、离心机产生共鸣,像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在描述同一个宇宙的奥秘。他打开抽屉,拿出一张刚收到的电报,上面用加密的魔法墨水写着:“莫斯科的共振水晶生产线已启动,你的理论正在改变一切。”

走廊里传来王工的声音,喊他去看新到的探测器。陈晓合上抽屉,抓起wand快步走出实验室。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在他身后的地面上投下一道长长的影子,影子的末端,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微微闪烁,像一颗埋在土壤里的种子,正准备破土而出。

1961年的春节来得格外早,实验室的玻璃窗上结着冰花,陈晓用魔杖尖端轻轻一点,冰花便化作细碎的光粒融进空气里。王工捧着一摞刚打印出来的实验数据走进来,棉帽上的雪沫子还没化,"小陈同志,你看这个!"他把数据拍在桌上,指腹重重戳在其中一行数字上,"用了你的'重力缓冲咒'后,离心机的轴承磨损率下降了72%,后勤处说省下的特种钢材够再造两台样机。"

陈晓的目光落在数据旁的草图上,那是他昨夜修改的咒语阵列——原本单一的倒Ω符号被拆解成三个嵌套的环形咒文,最内层刻着科多斯多瑞兹特有的"稳定符",外层则是他根据机械原理添加的"应力分散咒"。魔杖在指尖转了个圈,杖尖掠过草图时,纸上的墨迹突然泛起银光,三个圆环缓缓旋转起来,像活的齿轮在咬合。

"这还不够。"他忽然开口,指尖点在离心机转子的标注处,"现有咒文只能抵消垂直方向的重力分力,当转速超过8万转时,水平方向的离心力会让咒文场产生裂隙。"话音未落,桌上的搪瓷杯突然自己飘了起来,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倾斜的弧线,杯里的热水没有洒出一滴,反而在杯壁形成了一层旋转的水膜。

王工看得眼睛发直。他跟着陈晓工作半年,早已习惯了悬浮的仪器、自动书写的公式,但每次见这场景还是忍不住心悸——就像亲眼看着物理课本里的定律被悄悄改写。"那。。。有解决办法?"

"需要引入'动态平衡咒'。"陈晓让杯子轻轻落回桌面,从抽屉里翻出一本磨破了角的笔记,里面夹着几片干枯的羽毛。这是他去年从西伯利亚带回的雷鸟羽毛,科多斯多瑞兹的教授说这种羽毛蕴含的魔法能量能随运动状态自动调节。他用羽毛蘸了点稀释过的龙血墨水,在草图边缘补了一串跳动的符号,"雷鸟羽毛粉混合磁流体,能让咒文场像活物一样呼吸,转速越快,防御越强。"

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汽车引擎的轰鸣,三辆绿色的军用吉普停在楼下,车身上的五角星在雪光里格外醒目。李院士陪着两个穿军装的人走进实验室,为首的中年男人肩章上缀着三颗金星,进门时目光先扫过墙上的元素周期表,最后落在陈晓手里的羽毛上。

"这位就是陈晓同志?"男人的声音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握手时力道惊人,"我是赵参谋长,奉中央命令来了解'特殊材料'的进展。"他指了指身后的助手,那人打开一个银色的箱子,里面装着块巴掌大的金属片,表面布满细密的蜂窝状凹坑,"这是从罗布泊试验场带回来的残骸,我们需要知道,它在爆炸中心承受了多少冲击力。"

陈晓指尖的羽毛突然颤动起来,他认出这是魔法合金的残片——表面的凹坑其实是"防御咒"失效后留下的能量印记。他示意助手把金属片放在探测仪下,自己则举起魔杖在空中划出复杂的轨迹,口中念念有词。探测仪的屏幕上立刻跳出一串波动的曲线,曲线峰值处标注着"1。27×10?帕斯卡",旁边还浮现出一行淡金色的小字:"残留魔法场强度0。3格林,推测原始强度12。8格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是。。。魔法造物?"赵参谋长的眉头拧了起来,他显然没料到会是这个结果。

李院士在一旁解释:"小陈同志发现,国外有些势力早就在用'特殊材料'做武器试验。这种合金里掺了龙鳞粉末,能硬抗百吨级炸药的冲击波。"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我们的第一颗原子弹,必须能突破这种防御。"

陈晓突然抓起那片残骸,魔杖尖端抵住其中一个凹坑。残片表面泛起红光,像烧红的烙铁浸入冷水般发出嘶嘶声,几秒后竟浮现出模糊的图案——那是个由蛇与骷髅组成的徽记,边缘还刻着一行拉丁文。"这是黑魔法造物。"他的声音冷得像西伯利亚的寒风,"科多斯多瑞兹的禁书库里记载过,这种徽记属于二十世纪初活跃在欧洲的黑巫师组织,他们专门为军火商开发魔法武器。"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