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淼虽已举旗反叛,却没有把兵力指向长安,而是选择了北上,暗中筹谋着自己的大计。
另一边,齐万敌与靳玉则率领大军直逼长安。
短短七日,他们便完成兵力集结,将长安城围得水泄不通。
此前,刘淼曾明确向靳玉表态,绝不插手其攻打长安的军事行动,同时还让刘淼他们打败了李若后,把其尸体,分给他一部分。
得到这一承诺后,尽管齐万敌心中仍有疑虑,但眼见长安城近在咫尺,又见刘淼率军北上,便放松了警惕,只在防范刘淼的方向部署了少量兵力,随后全力投入到对长安城的围攻之中。
此时的李若,已然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他手中仅剩下宋部的千余禁军亲信,还听他的指挥,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
毕竟此时李若的名声已经是声名狼藉,这些本来属于他们当初在北蛮起事,发展的嫡系禁军,这些和他有些血缘关系的宋部子弟兵们,对他也是有着很强的怨言。
毕竟这李若做的事情太过丧心病狂了,杀兄篡位,如今又杀了自己的弟弟……
其次,仅靠亲兵这点兵力,即便长安城墙固若金汤,但是面对齐万敌的大军无异于杯水车薪。
倘若齐万敌和靳玉发起连夜强攻,长安城恐怕撑不过十日便会沦陷。
而造成这一局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长安城内部矛盾重重,官员们对李若的统治早已心怀不满。
李若终日沉溺于酒色之中,身边围绕的尽是阿谀奉承之徒,真正有才能、有谋略的贤才,无人愿为其效命。
毕竟,连扶持他上位的靳郑都落得悲惨下场,谁又敢保证为李若效力后不会重蹈覆辙?
当李若得知刘淼背叛的消息后,怒不可遏,未作丝毫犹豫,便下令将刘淼留在长安的全族老小,悉数押往菜市口问斩。
至此,二人彻底决裂,再无回旋余地。
而刘淼按照谋士钱允的建议,挥师北上,目标直指雍州,试图在乱世之中谋得一方立足之地。
在钱允看来,与其为他人效力,不如自己开疆扩土,为自己打天下……当然另一方面,刘淼的地位高了,他钱允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所以按照钱允的建议,那就是北上拿下雍州,从而占地为王。
而刘淼思考了许久后,最终是接受了这个建议,最初他是想和齐万敌他们一起入长安,杀了李若呢。
但最后钱允告诉他,杀了李若之后,谁当这个皇帝呢?
这话,把刘淼给愣住了,因为此时李俊的三个儿子,全死了,那么在选择一个人当皇帝的话,那么现在的宋部李家人中,谁还有资格呢?
无论谁当皇帝,那么这个李家之人,绝对压制不了其余的部族了,就问他,刘淼,还愿意效忠于李家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