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几句,魏广德就打算招木匠做点小孩子的玩具放在花园里,弄些棉垫,直接把小孩子丢里面,也不怕摔倒。
虽然是自己的孩子,可魏广德也没多少耐心,问了几句就把孩子丢给丫鬟,伸手又捏捏她的小脸蛋,他直接往后院走去。
就算丫头还一个劲想往他怀里蹦,魏广德也没有再伸手接过来。
这就是庶女,魏广德不怎么在乎嫡庶之分,但到了这里还是得注意。
到了后院,徐江兰带着丫鬟过来服侍他更衣,换上便服,也说了家里来信的事儿。
不多时,魏广德身着常服坐在正房,一边放着茶香渺渺的盖碗儿,手里拿着家书。
“老爷,你看是不是费心想想,咱家也是该有个字辈了。”
老爹书信的内容很简单,说了家里人都好,就是他年岁大了,现在魏广德在京做官,家里也算是开枝散叶了,就得效仿别人家,也给咱家弄个字辈出来。
毕竟,他就一个世袭百户的武勋,也只会传给长房这边。
其实老魏家以前也有兄弟,就是去辽东和山西的两支,不过走得早,又断了联系,江西基本上都算是几代单传。
魏家出身淮西,不过家里穷,也不是什么大家族出来的,自然没什么家族、字辈的说法。
魏广德其实很怀疑自家也不是淮西的人,只不过是先辈流浪到淮西,在那里加入的朱重八的义军。
如果不是那个时代的流民,再怎么说家里也应该和家族在一起,应该是有什么字辈说法的。
只不过到了现在,估摸着老头子大限也快到了,所以想着学那些大户人家也把自己的事儿处理一下。
怎么说也算一大家子人了,有个字辈以后好区分辈份。
“嗯,一会儿我翻翻书,看看该怎么起。”
魏广德开口说了句。
家里大哥家有仨孩子,两儿一女,自己有两个儿子,不过外面还有一儿一女,下面一辈儿已经是七个。
倒是辽东找到的那支,到现在还是一脉单传。
“定下字辈,还要给盖州那边去信,把情况说说。”
魏广德开口说道,“这个事儿,算起来,那边的辈分和我爹还是一辈的,也是我的长辈。”
“盖州那边已经谋个百户职儿,以后也不会太差。”
徐江兰在一边说道:“再说,现在辽东是戚大帅总兵,他上次来信不也说了,正在帮他们累功,功劳累多了,就奏请兵部给个世袭百户的职儿。
有世袭武勋打底儿,家里也不会差到那里去了。”
明朝世袭武勋最低级就是百户,下面的总旗和小旗虽然也有承袭的传统,但那多是靠着亲近的关系,给自家子弟从百户大人那里谋到的差事儿。
“这信里又在问山西的事儿,上次兵部都已经清理档案找到陕西去了。
我看呐,那一支可能在战乱中已经没了。”
魏广德叹口气,辽东那支家族,魏广德当初联系上就问过,要不要转出来。
毕竟兵部那边他能说上话,转个军户为民籍其实不算难。
都是私底下操作,一个小兵转民籍,也不需要报皇帝批准。
可若是真上了武勋,再想转民籍可就难了。
可那边觉得当兵也还不错,至少是个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