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吧。”李学武笑了笑,讲道:“要是没有钢城这片工业土壤,我们想做汽车也做不成。”
“那飞机呢?”
王新见不惯他装哔的样子,好笑地问道:“钢城以前可没有飞机制造厂,更没有配套工业企业啊。”
“还就得依靠沈飞这样的老大哥照顾了。”李学武玩笑地看着他说道:“你这一次来给我们带什么新技术,新支持了?”
“还是有什么好消息?”
“好消息?”王新看了看他,道:“塔东机场的消息算不算?”
“那得看你怎么说了。”
李学武眉毛一挑,道:“你要是不提,我都快忘了这一茬儿了。”
你就听李学武胡说八道吧,他能忘了这一茬?
王新对红星钢铁集团的了解不亚于在集团工作的职工了。
他甚至都知道李学武正在整理和总结辽东工业的管理经验,工作中心正在向刚高层次递进。
李学武本就是集团秘书长,但这个秘书长是在管委会主任李怀德的支持下任命的。
秘书长是管委会的秘书长,而不是集团工作会议的领导。
现在集团由管委会领导,那李学武便是当之无愧的集团领导。
可如果有一天集团不再由管委会领导,或者不只是由管委会领导,那李学武的处境是不是很尴尬了?
这也就很好理解李学武为什么梳理好了辽东的工业管理工作以后又将工作重心向集团转移了。
不然这一来一回算怎么回事,玩呢?
说直白一点,从集团下来的时候李学武只是李怀德拉上去的,董文学等人托举上去的管委会秘书长。
但当李学武准备回去的时候可是掌握着辽东工业绝对影响力的实权秘书长,这能一样嘛。
想要在集团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肯定,掌握更多的资源分配权,那李学武就得通过一些手段来实现将工作重心重新向集团转移的目标。
他是怎么做的呢?
早在几个月前李怀德便已经提醒过李学武了,要尽早整理好辽东的工作,尽快回到集团工作。
李学武当然知道自己不能太久离开集团管理层,否则就要被边缘化了,只能上下、左右兼顾。
但他又不能急于求成,人回去了有什么用,没有成绩和砝码谁会支持他,听他的意见。
所以从下半年开始,他便积极挖掘辽东工业的潜力,逐渐发掘出了与工业、经济、组织和文化相关的重点工作项目。
在管理辽东工业的同时,他还兼顾集团和其他工业企业的重点项目,每一次的安排都会给他带来一定的声望加持。
等他厚积薄发,集团班子的那些人就算再不情愿,也得充分尊重他的意见,主动征求他的意见。
正因为知道这些,所以王新笃定李学武非常需要塔东机场项目来增加他在集团内部的影响力。
说快忘记了,怎么可能呢。
当然了,想要依靠李学武对这个项目的偏爱就喊出天价也是不可能的,毕竟李学武不是大傻子。
塔东机场的兼并案并不是红星钢铁集团主动提出的,反而是沈飞想要给塔东机场找个下家。
李学武就算需要塔东机场项目,可也不会坏了他谈判专家的名头,这样想,他反而要警觉李学武的态度,就算要出售塔东机场,谈判也是很艰难的。
“你忘了我也会提醒你的。”
王新没在意李学武的话,有些无奈地讲道:“塔东机场的价格评估做出来了,跟我们估算的价格出入有点大啊。”
“大了?大多少?”
李学武明知故问地看着他讲道:“你们估计的价格是多少?”
“我不是跟你说过嘛。”
王新苦笑道:“我们给塔东机场估价九百多万。”
“呵呵??”李学武笑了,看着他等着他的下文。
“后来我们认真核查了一下,七百多万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