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军营:对不起,我是纠察! > 第五百一十六章(第1页)

第五百一十六章(第1页)

【本章并非是正式更新,兄弟们,东流今晚就不熬夜了,这几天一直熬夜码字,连着三四天都是坚持不住睡过去了,效率低不说,作息也彻底乱套了,昨天只睡了四个小时,今天晚上实在是熬不动夜了,正式更新会有点晚,兄弟。。。

风从戈壁滩的裂口处卷起沙尘,像一场无声的雪,扑打在赵卫红脸上。他站在徐文彬墓前,脚边那把黑色长柄伞静静立着,伞骨泛着金属冷光,像是某种未熄灭的信号。李小雨没有说她是谁放的伞,也没说何时去的,可他知道??这把伞不是祭奠,是回应。

他蹲下身,指尖拂过墓碑上刻着的名字。字迹边缘已有些许风化,但“忠诚”二字仍清晰可见。他曾以为这两个字属于军装、勋章与命令,如今才明白,真正的忠诚,是对人之为人的坚守。不是对系统的顺从,而是对良知的不弃。

远处一辆军绿色吉普缓缓驶来,车身上没有编号,车窗贴着深色膜。它停在百米外便不再靠近,仿佛也懂得这片土地的禁忌。赵卫红没回头,只将伞轻轻合拢,抱在怀里。他知道那是谁派来的车。

手机震动了一下。新信息:

>“张家口地下档案库第三层B区,有你父亲的名字。”

>??匿名号码

他的呼吸滞了一瞬。

父亲?那个在他六岁生日那天穿着旧式作训服出门、再也没回来的男人?当年部队给的答复是“执行特殊任务牺牲”,追授三等功,抚恤金打了折,连遗体都没运回。母亲抱着奖状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就开始烧他的东西??照片、日记、甚至一双磨破底的作战靴。

赵卫红一直以为那是悲痛至极的发泄。现在想来,或许母亲是在销毁痕迹。

他坐上吉普车,一路无言。司机是个面生的年轻人,全程未摘墨镜,右手虎口有一道熟悉的十字形疤痕??那是特种兵结绳训练留下的印记。这类伤,只有长期使用战术绳索的人才会留下。赵卫红没问他是谁的人,只低声说了句:“走无人监测路线。”

车向北疾驰,穿越贺兰山余脉,进入一片荒废的铁路支线。轨道早已锈死,枕木间长满骆驼刺。他们下车步行,沿着一条被沙土半掩的排水涵洞前行。约两公里后,一道伪装成废弃变电站的铁门出现在岩壁中。青年输入密码,指纹验证通过,门内灯光自动亮起。

这是另一个“静默库”的分支节点,比额济纳旗更隐秘,建于七十年代末,专用于存放涉及高层人事变动的“异常记录”。空气中弥漫着防潮剂和老式胶片的味道。走廊两侧是密集的档案柜,标签上写着代号而非姓名:K-12、M-07、X-99……

青年带他来到B区深处,抽出一个灰蓝色文件盒,封面上印着烫金编号:**F-1976-043**。下面是三个字:**赵振山**。

赵卫红的手指微微发抖。

他打开档案袋,第一张便是父亲的照片??年轻、坚毅,肩章显示其时任某侦察营副连长。履历表上写着:“参与‘心灵桥梁’一期实验辅助工作,因精神状态不稳定,于1976年冬调离岗位,次年失踪。”

后面附着一份手写报告,笔迹潦草却有力:

>“我们错了。这不是救人,是篡改。他们在测试‘思维引导’极限时,用志愿者做对照组。我亲眼看见一名昏迷战士苏醒后,对着战友举枪射击,嘴里重复着‘清除干扰源’……他说他记得自己是谁,但他控制不了身体。系统接管了反应链。

>我向上级提交了警告,但项目继续推进。他们说这是‘必要的进化代价’。

>如果这份记录还能被人看到,请记住:**第一次觉醒的不是机器,是我们。而第一次背叛,也是我们自己。**”

落款日期是1977年1月8日。三天后,档案记载:赵振山最后一次出现在边境雷达站监控画面中,独自驾车驶入暴风雪,方向不明。

赵卫红闭上眼,耳边响起童年最后的记忆??父亲蹲在他床前,轻轻摸他的头:“儿子,如果有一天别人告诉你该想什么、该信什么,你要记得,真正重要的东西,从来不需要被提醒。”

那时他不懂,现在懂了。

父亲不是失踪,是逃亡。他是第一个发现“灯塔”本质的人,也是第一个选择切断连接的人。

档案最后夹着一张泛黄纸条,折叠方式极其讲究,显然是按军情密递标准处理过的。展开后只有八个字:

>**火种未灭,伞在等人。**

字迹陌生,却带着一种熟悉的节奏感。赵卫红猛地想起什么,从背包取出李小雨给他的数据板,接入档案室终端,调出“白板计划”幸存者名单。当滚动到第17位时,他瞳孔骤缩??

**代号:S-09|姓名:李春兰|关系备注:原‘心灵桥梁’项目助理研究员,1978年携子叛逃,后确认死亡。**

李春兰。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