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杨本满在到达大明宫之前,就已经看完了所有的报纸。
随后,他拿起了那本《科学》。
杨本满看过《科学》期刊前两期的期刊。
事实上,有一半的内容,他根本就看不懂。
然而,即便如此,这也阻挡不了他对《科学》的订购。
“齿轮的新加工方式。”
“温室种植作物的好处。”
“三次方程在工程上的的应用。”
杨本满习惯性的看了一遍,然后挑了几个自己感兴趣的。
忽然,一个标题吸引住了他。
“我们居住的世界里到处都是无形的小东西。”
杨本满注意到,这是这一期《科学》期刊的论文。
显然,这篇文章才是重中之重。
在第一期的时候,最后一篇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所以,原本无人问津的位置,现在成了“压轴”。
从第二期开始,狮山书院决定将最重要的一篇文章,留在最后。
这一期显然也是如此。
“一粒沙,便是一方天地。大多数人看到后,第一反应就是联想到佛经,不过,我却从另一种角度体会到了其中的深意。”
“用放大镜看一颗沙子,你就会现它是完全不同的,它真的是一颗沙子吗?也许你们会对这个结果感到惊讶。”
此时的《科学》,距离后世的科学杂志高度还是很遥远的。
这些论文,跟后世的论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所以,李想也没有让观狮山书院的学生,按照后世的标准来写论文。
童天的这篇论文,看起来就像是一篇随笔。
“作者用鹅颈瓶做了一次实验,从侧面证实了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一些肉眼无法看到的小东西。接下来,我要向大家展示的,就是这种小东西的存在。”
杨本满看完之后,皱起了眉头。
他在说什么?
空气中有无数看不见的小东西?
这不是在故弄玄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