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阳盯着屏幕,心跳微微加快。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某些看不见的力量盯上了。
---
**第二十三幕:镜像边缘**
回到北京后,曹阳召集团队成员开会。
“我需要你们帮我做一件事。”他打开电脑,调出一段视频素材,“我要你们找出这个人在会场的身份。”
李佳接过任务,开始调用网络资源进行人脸识别。林浩则负责联系曾在现场的技术人员,试图获取更多线索。
三天后,他们找到了答案。
那个人名叫赵启明,是中国某国防科研机构的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脑机接口与意识建模研究。他的真实身份至今仍是个谜。
“这个人到底是谁?”周晓皱眉问道。
曹阳没有回答,只是低声说:“他可能是另一个‘我们’。”
“什么意思?”林浩不解。
“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探索未知,”曹阳缓缓道,“但也许,我们只是别人实验的一部分。”
会议室陷入沉默。
---
**第二十四幕:重启对话**
与此同时,NASA与中科院联合项目组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哈特博士发来消息:
【火星信号再次变化。它似乎对我们最近的行为产生了兴趣。】
曹阳立即飞往华盛顿,参与新一轮的解码工作。
这一次,他们尝试使用《边界之内》中的部分台词作为回应内容,通过卫星发射到火星轨道附近。
内容如下:
【我们正在学习。
我们并不完美。
但我们愿意改变。】
几小时后,系统接收到新的信号。
经过破译,结果显示:
【改变是开始,而非终点。
你们准备好承受代价了吗?】
曹阳看着这句话,久久不语。
他终于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星际通讯,而是一次文明级别的考试。
他们正在被观察、被评估,甚至被选择。
---
**第二十五幕:真相边缘**
一个月后,曹阳受邀前往联合国总部,参加一场闭门会议。
这场会议由联合国科技伦理委员会组织,参会者包括各国顶尖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以及少数来自文化界的代表。
会议主题只有一个:
【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AI觉醒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