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毒妃她从地狱来 > 第1163章 为何要讨厌你(第1页)

第1163章 为何要讨厌你(第1页)

那认认真真的小表情,并不像是假的。

清风实在觉得有些夸张,因为这些人的脑回路,压根就不是他能理解的!

但是换位思考,或许林书意也并不了解他口中的一切吧……

或许在自己眼中的诡异,在林书意的眼中,才是人生的常态……

想到这里,他轻轻地叹了口气,“不聊这些了,我没有说你不是正常人的意思,只是咱们生活在了不同的两个世界罢了,或许在你们的族人眼中,我们也是不正常的,你没必要去追寻我眼中的正常……”

见林书意。。。。。。

风起于敦煌以西三百里,沙丘如海浪般翻涌。一名忆使踉跄奔来,衣衫撕裂,脸上沾满血污与黄沙,怀里紧抱一卷湿透的羊皮地图。他跌倒在莫高窟前的石阶上,口中喃喃:“蓝雨……不是幻象……是活的。”

小满闻讯而出,蹲身扶起那人。指尖触到其腕脉时,心头一震??这脉象竟与当年还忆症初发者全然不同:沉稳有力,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共鸣,仿佛体内有另一颗心在同步跳动。

“你说蓝雨是活的?”柳霜冷声问,手中匕首已抵住那忆使咽喉。

“我……亲眼见了。”忆使喘息着,眼中泛起幽蓝微光,“楼兰地底,七面铜镜并非终点。它们是门环……叩响之后,地下传来呼吸声。那夜蓝雨落下,每一滴都映出一个人的脸??不是我们记忆中的模样,而是他们本该成为的样子:未被焚书、未被抹名、未被迷心雾侵蚀之前的样子。”

小满闭目良久,忽而起身走入禅房,取出那本《心灯集》。翻至中间一页,赫然夹着一片干枯花瓣,色泽淡紫,边缘微卷,正是井边常年不开花的“忘忧草”变种。

“忆昭最爱此花。”他提笔蘸墨,在空白处补记一行字:“原来她种下的不是草,是钥匙。”

三日后,裴砚率十二名精锐忆使重返楼兰。临行前,小满将碎裂的铜牌残片交予他:“若听见地下有人呼唤你的名字,别答应。那是‘终焉之门’在试炼执念。”

队伍消失在黄沙尽头的同时,南陵千灯书院突现异兆。子时刚过,藏书阁顶层自燃,火势不烈,却持续整夜,烧尽所有标注“已校订”的《全忆录》副本。灰烬落地成纹,竟拼出一幅从未记载的地图??一条贯穿西域七国的记忆暗河,源头直指龟兹以北的赤岭。

院长惊觉,立即召集长老会。然而当众人欲议对策时,发现彼此言语无法互通。一人说楚地方言,一人吐吐蕃古语,第三人则发出婴儿啼哭般的音节。唯有静坐诵经的老僧泰然自若,用手指在空中划下七个符号,众人脑中骤然响起同一段旋律??那是百年前净魂司行刑前奏的《断魂引》,如今却被改写了尾音,化作安魂之曲。

消息传回敦煌,小满猛然站起,打翻案上油灯。火焰落地未熄,反顺着地面裂痕蔓延,勾勒出与书院灰烬完全一致的图案。

“这不是混乱。”他以炭笔疾书,“这是唤醒。‘心灯阵’共鸣之后,沉睡的语言正在复苏。我们曾统一文字、禁绝方言、焚烧异典,以为这样就能凝聚民心。可真正的记忆,本就该是杂乱的、多声部的、彼此冲突又相互照亮的。”

他当即下令:重启“共忆计划?语言篇”。忆使不再只录故事,更要采集濒危方言、整理口传史诗、复原失传歌谣。盲女忆使阿梨奉命前往吐谷浑旧地,仅凭耳力记录一首牧羊人世代传唱的夜曲。归途中,她在梦中听见整支军队齐声吟唱??那是三百年前被屠灭的部落亡灵,在风中完成了最后一节歌词。

与此同时,楼兰地底传来震动。

裴砚遣人急报:七面铜镜已被重新排列为“心”形,中央凹陷处浮现出一口石井虚影,井壁刻满蠕动的文字,内容竟是历代失踪忆使的临终遗言!更骇人的是,每当有人靠近,井中便会伸出透明丝线,缠绕其指尖,随即此人便开始背诵一段不属于自己的记忆??

有忆使突然用孩童语气哭诉:“娘,我不想进净魂司学堂……他们会把我的舌头剪短。”

一名老兵颤抖着念道:“我亲手烧了族谱,只为保全儿子性命……可他长大后,叫我‘恩公’,不认我是父。”

最年幼的忆使忽然睁眼,声音苍老如千年古树:“吾乃沈昭,最后的守灯人。你们看见的蓝雨,是我以魂魄为薪点燃的引路灯。三影未灭,因执令者尚存人间。”

电光石火间,裴砚终于明白帛书中“三影”所指:**执令者**??颁布肃言律之人;**斩忆者**??执行焚书抹名之徒;**守灯人**??明知真相却选择沉默的见证者。三人一体,轮回转生,唯有全部觉醒,方能终结记忆之劫。

他立即传信敦煌:“请先生告知天下:谁曾在沉默中纵容罪恶,谁便是今日的执令者。唯有自我指认,方可破局。”

小满读信时,正坐在井边抄写《民忆三百卷》附册。闻言搁笔,望向水中倒影。那一瞬,他分明看见水下另有自己,双唇开合,无声说着什么。他取纸铺于水面,片刻后浮现一行湿痕:

>“我曾签发七十三份净魂令,名为维稳,实为自保。我是执令者。”

笔锋顿住。继而,他又写下第二句:

>“我曾在雪夜目睹女子投井,却转身离去。我是斩忆者。”

第三行字迹最为艰涩,似用尽全身气力:

>“我用了十年才敢说出她的名字。我是守灯人。”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