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专家都纷纷的表示,这本书可以说是把大部分五官科的病症都给包含了,还给出了独到的见解以及治疗方案。
最难能可贵的是,里边的内容深入浅出,从基础逐渐的到高深知识,完全可以当成一本医学教材来使用。”
“上级领导也采纳了这些医学名家的意见,准备从这本书里,挑选合适的内容,当成教材,然后时机成熟的时候,给全国医学学校的学生使用。
在这里呢,也希望大家以后也能把各自的知识,转化成书本,让更多的学生学到,然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其实在座的好几位副院长,之前都参与过修订教材工作。
同时也跟着徒子徒孙一起,编撰过一些医学书籍。
不过他们并没有费太多的时间,一些书籍的质量,并不是特别的好。
如果是之前,鲁院长没觉得有问题,毕竟大家都把时间回来了实际工作上。
每天不是做研究,就是在广安门医院里坐诊治病。
但这一次,上级领导透露了一个数字,让他有些急迫感。
那就是西医培养学生的速度,比中医快多了。
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都是中医的一两倍。
最关键的是,西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需要在医院里锻炼三五年,就能很快的上手。
而中医培养出来的学生,除非是天才,不然最少需要十年八年,才能放心的让他独立坐诊。
鲁院长就有些担忧,长此以往,中医的优势就会急剧缩小。
因此,他希望能从教学质量上改善一下,而教材和老师的水平自然就是首位。
老师的水平暂时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
而教材这块,有了王孟德编撰出来的例子,就让他有了信心。
“院长,教材这一块,咱们确实需要用心,不少新技术和新理念,课本里都没有,用的还是十来年之前的内容。
我建议,可以把专科、本科、研究生的教材,全部给重新修订一遍,并且定期更新。
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了,省的毕业了之后,进了单位,还得重新学一遍。”
陈副院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老陈说的对,我也赞同这个意见。”
“定期更新教材,让在校的学生能学到最新的知识,这是一件好事呀!”
“我觉得不仅是学生,就连各大医院和医护单位,也得定期进行学习,不然都要落伍了。”
“没错,近十来年,大量新的医学理念、知识和技术的出现,如果不继续学习,早晚要被淘汰。”
其他的几个副院长和领导们,也都赞同的开口说道。
大家都看到了一些弊端,正好趁着这次机会,给说了出来。
这其实也是托了王孟德的福,他这十几年来。
不仅研究出来大量的成果,还提出了很多新的医学理念。
这些理念,让大家破开了枷锁,见识到了更多的东西。
很多聪明才智的医学名家,他们缺少的只是一个想法和理念。
一旦补齐了这一点,就会爆发出无穷的能量。
“王孟德同志,你有什么建议?”
鲁院长看到大家都赞同自己的意见,只有王孟德在沉思,于是便开口问道。
被院长点名之后,王孟德回过神来,他准备把早就想好的医学教育改革方案给说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