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自后者结成了中品金丹、受封名爵过后,张清苒与袁夕月心头那些怨怼,却也就在顷刻间即就烟消云散了。
这自是怪不得二女是在前倨后恭,盖因这世上大部分人,亦都是这般做派。
从前张清苒会怨康大掌门鞭挞用力、会怨康大掌门不解风情。但这道道怨气只待得后者结丹过后、业已平息。
事实上,便算是大妇费疏荷,亦也在从颍州归山的头一刻,便就彻底解了她与袁夕月二人身上的手段。
盖因前者却也洞明人性,过去是怕二女背弃遁走不假,但却也晓得,现下怕是拿了飞剑、符宝好做驱赶,也未必能赶得走这二位丽人。
这却不能说是二女自甘下贱,毕竟若是易地而处,任谁也难坦言自己便就一定能坚守本心、逃出这从前的“魔窟”去。
只是这之后的张清苒,却也又有别的烦恼产生。
亲近人却都晓得,康大掌门便算名声不佳、出门在外时候总是戴着个嵌有“善欺妇人”四字的帽子,但认真来说,却也能算得一个长情的。
筑基时候妻妾一并也才四房,到成就上修过后,宅内人照旧只得两双。
张清苒过去一直是个不争不抢的,现下终于开窍想抢了,却又发现自己谁也抢不过了。
大妇费疏荷自不消提,颍州费家至今都还是康大宝最为倚重的奥援之一,二人还有贫贱夫妻这份感情常在。
是以依着外人看来,便算是匡家宗室失心疯硬要给康大掌门尚一位公主,后者也未必会受,费疏荷这正妻位置也照旧无可动摇;
与张清苒处境相同的袁夕月是个修习佛母明妃道的,后者之前足足了几十载光阴,钻研如何取悦明王的手段,真要认真服侍下来,直能令得康大掌门好几日足不沾地,又接连诞下来好几位子嗣,足见宠幸。
张清苒自认论及模样身段不比这狐媚子稍差,但认真说来,只凭她这被连拍了屁股、却都不晓得换个身位的榆木脑袋,又怎么配凭此道与袁夕月来做争锋。
况乎二人家世亦不能比,袁家作为定州域内除了乌风上修才草创的瘴笼庭之外最大的势力,便算身在他州,近来却也未有停滞过对武宁侯府一系列新政的响应支持。
漫说已经离乡、遍布云角州的袁家子弟,便连家主袁不文都是多次协同许留仙、卞浒二位丹主,一同剿杀了三名外道假丹。认真来说,这甚至都能称得勤勉二字。
是以袁夕月不堪的手段会得多、肚皮亦还争气、家世虽远比不得当家大妇,可也不是早已经家破人亡的张清苒能够比较,照旧能为康大掌门提供助力。
这二人之外的霍樱,却就算得良善无害,她年岁也已不小,自是不能侍寝。不过康大掌门难得没有修行的时候,亦也会抽出些空去探望说话。这亦是张清苒难得有过的待遇,自是要心生不爽。
不过张清苒却也晓得道理,这心头愤懑到底未有发泄在归宗省亲的张楽身上。
后者从前也多有来信,张清苒自也晓得其所为何事,见得张楽久不开腔,还以为是其面皮太薄、不好当面相求,便就殊为善解人意地开腔讲道:
“踩云驹月后会有一批去过势的出栏,届时你持我信去寻你段师兄,看他能不能酌情与单家单独拨付一二,也算没有白费你这般辛苦。”
张清苒一面言讲,一面在心头生出来疲敝之意。
只叹道现下的重明张家非但不能如袁家与袁夕月提供助力一般帮扶自身,自己反还要费心为他们谋划,也是唏嘘。
不过张清苒却未料到张楽听过此番发言过后,眸中喜色亦只是一闪而过,即就又换做了一副正色:“孙女多谢姑奶奶看顾之恩,但今日孙女登门,却不是专为了此事。”
张清苒好看的眉头一抬,眼神中透着一丝讶然。只是还不待她疑声发问,其对面的张楽便就忙凑到其耳边、一阵低语:
“不瞒姑奶奶,外子月前似是发现了一个金丹级别的储物袋!”
听得此言,张清苒俏丽的面上便再无有一丝镇定留存,忙又发问:“是在何处?”
“似是在虹山阳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