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两人都这么说,毕云也郑重起来。
虽然他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道理,
但无论如何,眼前两位老爷总会比自己厉害。
想明白了这点,他连忙向着两人躬身一拜:
“多谢两位老爷指点,小人记下了,稍后小人就给掌柜说。”
“哎~不用说了。”
陈老爷笑着摆了摆手,而后看向身后。
身后两名侍者连忙上前,将手中捧着的两个盒子递了过去。
“赶快拿着,我从古道轩给你们定做的,与应天商行一个料子,只是款式有些不同。
跟你们掌柜说,既然开了店,就不能像以前那般邋里邋遢,会被人看不起。”
毕云接过两大箱衣裳,尚处在震惊之中:
“多谢,多谢陈老爷!”
温诚见到这一幕,眼中有些古怪,凑近了一些,低声道:
“老爷,这李氏牙行的人缘不错啊,在场的看着都是非富即贵。”
朱元璋扫了一圈,轻轻点了点头:
“为人厚道,总能交上一些朋友,进去吧。”
说罢,朱元璋便迈步往里走,温诚躬了躬身,端着盒子跟随。
这一情景让陈掌柜看在眼里,若有所思。
“这人是谁?”
他看向停在门口的马车,虽然看着平平无奇,
但他做瓜果生意,接触最多的就是车马。
眼前这辆马车可谓是奢华内敛,仅仅是那两个大轮子,就值几十两银子,更何况上面还有精美雕刻。
陈掌柜觉得,家中若是没有个万两银子,根本用不起这等马车。
想到这,陈掌柜抿了抿嘴,跟了过去
李氏牙行里面不大,只是寻常的三房小屋。
进门第一眼便是挂在墙壁上的一个个小木牌,十分显眼。
朱元璋停在木牌前,仔细打量。
上面写着运送的货物以及要送达的时间,还有一些对车马的要求:
“漕米二十,孟夏望日前抵淮安仓,需备双轮牛车三辆,牛具油毡悉备。”
“茶百篓,旬日抵丹阳,备骡车五,驭者善山路。”
“贡品荔枝三百筐,两日内速抵扬州,每五十里换马不换人。”
朱元璋静静地看着,越看脸色越怪。
他指了指上面的牌子,问道:
“这些事不都是九江在做吗?”
温诚落后半个身位,看着前方一个个牌子,脸色古怪到了极点:
“老爷,您说的没错,这些生意大多是新马商行所做,难不成这李氏牙行也有通天的门路?”
说话间,温诚若有所思地看向身旁的老爷,其中意味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