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宫中的女官,多数是皇帝的妃子。
只有少部分,是安心在太后、皇后身边纯粹做事情的人。
这样的人,在皇帝面前晃久了,也又成为妃子的机会。
还有一些,是因为某些机缘巧合,能够出宫,嫁给颇有才学的官吏。
或者回到自己的家乡,终老家乡。
祝又安不在这些选项中。
她风华正茂、青春洋溢的时候,正撞上皇帝因为瑛妃的死亡,对于女色兴致缺缺。
除了皇后那里,几乎不踏入后宫中。
她因为有几分才学,又能够做事,被送到行宫做事。
远离了皇帝的身边,最起码生命的安全有了保证。
后来与太子妃相熟,重新回到皇宫大内身边,却是为了更好的辅助太子妃管理后宫事宜。
她在典籍文献上颇有建树,是太子妃身边相当倚重的文书处理官。
皇帝年幼,后宫的宫女曾经放出过一批,后宫里面又没有皇帝的妃嫔在。
很多事情,仍旧是从前先帝的妃嫔们在做事。
太子妃现在为摄政王妃,很多事情从辈分上就变得麻烦了起来。
先帝的妃嫔,自然是摄政王王妃的长辈,一些疏漏,一些应该直接指出来的错误。
就必须委婉的去解释。
祝又安在这个过程中,迅速的成长了起来。
与她有相同感觉的,还有一位杨姓女官,对方到太子妃身边的时间更早。
与祝又安的指责范围各不相同。
两人在彼此的交流中,发现有很多事情,是有共同话题的。
可能只有一件事情不太一样,那就是家人。
杨女官有个来到京城的族人,在皇帝面前十分有名,眼看着未来也是光明灿烂的样子。
祝又安与自己的家人关系,只能说是平平。
祝明杰与她的关系,说是一个姓氏,都是说近了。
两个人不曾见过面,也不曾直接交流过。
只是祝明杰为了云安公主的事情,想办法托人送到她手里一封信。
她当时就有些疑惑,他都能想办法送到宫里来了,为什么不送到云安公主那里去呢。
转送公主府,总不能比送到皇宫大内来的更麻烦吧?
虽然后来送信的说,是因为女官有去外面采买的机会,遇见女官的次数,总是比公主轻易。
祝又安心里还是有些隐隐的不舒服。
詹家的人,是因为获罪被流放到四方城,现在因为云安公主的事情,那边的人送信回来。
需要她从中间作为中转,但是,祝又安觉得自己仍旧不能理解祝明杰的想法。
他们之间有那么亲密,有那么值得信任吗?
她是因为家人获罪,作为罪人没入掖庭。
后来是因为自己的识文断字,阴差阳错,诸多机缘巧合下,才有了今天。
祝明杰是作为远房的旁系亲属,凭借自己的本事,一点点考入京城。
自己走到今天这个地位来的,有什么必要,跟她联络家人的感情吗?
祝明杰在那之后,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送信的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