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贵为一国之君,自有天神和列祖列宗护佑。"婉轻轻说道。
诸儿灰心喟叹道:"也罢,不过是我痴心妄想罢了!"
婉看诸儿如此颓败,心中也隐隐作痛,她看着竹简,说道:"以后别再写那么哀伤的诗了。"
诸儿暗淡的眼中似有未燃尽的火焰在挣扎,:"你懂的,对不对?"
婉别过头,说道:"我只喜欢另外一首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婉轻轻地念着,混杂着雨声听在诸儿的心里,绝望中不知为何又掺杂着一丝丝喜悦。
她懂他,她一直都懂,他写给她的思念,她从不回应,可她都懂得。她亦没有忘记他,不然何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说得没错,可是余生太长,做到太难。给我一点念想,婉妹妹!"
"你想要什么?"婉不再回避诸儿的眼神,一双杏眼忧伤地望向诸儿。
诸儿整个人心脏轰隆隆狂跳起来,她离他这么近,衣服上的香味若有若无,可是明日一别便是天涯永隔。
"让我为你梳一次发,编一编辫子。"这曾是诸儿无数次梦中的场景。
婉来到榻上坐下,诸儿坐在她的身后,瀑布一样的乌黑长发散落到腰间,诸儿颤抖的手在婉的秀发间来回笨拙地穿梭,不小心碰到婉的耳廓和脖子,像被烫到了一般飞速离开,不知道究竟是他的手在发烫还是她的身体在发烫。
诸儿扯下自己袍子一角,在她的发尾打了一个结,像只振翅欲飞的黑蝴蝶。
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婉站在门口,正准备离去。又想起什么似的,对诸儿说道:"我要做一件事情,你站着,不许动。"
诸儿乖乖地站着,婉走近他,突然双手环住他的腰,紧紧地抱了一下他,瞬间又松开,飞身跑开了,留下石化一样的诸儿。
婉飞奔在路上,心里说:"诸儿哥哥,余生太长,原谅婉儿鲁莽,也想偷一点念想。"她拿出藏在袖子里的刚才自诸儿腰侧取走的玉佩,紧紧握在手中,似乎那是她所有力量的来源。
傍晚时分,雨又下起来了。诸儿手握着翡翠杯,缓缓地送到唇边,杯子里没有水,空有佳人的味道。
几案上的两支海棠孤零零地横躺着,更添几分离愁。她只是偷走了自己的玉佩,可是他为何整个身心都空了。
相见没有治愈他的思念,只是勾出了他的蚀骨的无望的渴求。他和她,难道此生只剩得共赏一轮圆月的情分?
天气一日比一日燥热,五月来了。诸儿带领千名精兵,已抵达郑国边境。他继位第一件大事,便是帮助郑忽夺回王位。
自前两年在卫国城外求见郑忽而不得后,诸儿并不气馁,一两月便差人将书信送至郑忽隐居之处。
初时郑忽不接,送信人便按诸儿要求将竹简直接从外面投进院子里。如此几次之后,郑忽便不再拒绝诸儿来信。待到去年齐王去世后,郑忽主动派人到临淄,一则慰问,二则道贺,更重要的是和诸儿商讨复国之计。
当年郑国大臣祭仲,在宋国被宋国国君冯囚禁威胁,不得已驱逐了子忽并迎子突上位。子突上位后,凭空欠了宋国天大人情,被宋国要挟索取三城,并进贡白璧、黄金,岁输谷数。子突不愿如此被要挟,求鲁国从中多次调停无果后,这几年和宋国大大小小不知打了多少仗。
大臣们私下议论纷纷,子突自然也知道下面的人对自己夺权当政不满,可一个国家若陷入颓势,又岂非几日功力可以扭转?
这其中以老臣祭仲的态度最为玄妙,当初拥立子突夺位,祭仲本是首要功臣,可子突继位后,祭仲常常在朝堂直言不讳,公然对子突的政策不满;子突打压了几次之后,祭仲又变得一言不发,用消极来对抗子突。祭仲是重臣,他如此姿态,天长日久让子突在朝堂上变得十分被动,于是子突对祭仲越来越不喜。
祭仲如何不知?只是他有苦难言,他虽后悔当初助子突继位,但子突继位后,他也曾想过一心一意做个忠臣。可他究竟算是忠良之士,眼见着郑国局面一日被动似一日,他不愿凭空受宋国威胁,但若再把子突赶下王位,他也绝不想冒这样的危险。
谁知诸儿派人到郑国密会了祭仲,立陈当年齐郑两国联手称霸是何等的风光。诸儿和郑忽那些年交情匪浅,祭仲自然是知道的,如今齐国诸儿继位,旗帜鲜明支持郑忽复位,祭仲不由又动摇了。
最后,是郑忽的书信打动了祭仲。郑忽在信中丝毫不提祭仲驱逐自己一事,只是感谢祭仲为郑国呕心沥血,并在信中描绘以后如何和齐国共同扩展版图。祭仲回忆起这个太子在位时的种种温良行为,最后悔恨是自己动了郑国根基,自己既衷心尚存,拼了老命也要把郑国江山重还给子忽。
先动手的却是子突,大约凶猛的动物都有敏锐的直觉。祭仲的女婿雍纠这两年深受子突宠爱,子突暗示雍纠若杀了自己的岳丈,可以取而代之。雍纠野心难填,打算在郊外诱杀祭仲,谁知消息却被自己的夫人,祭仲的女儿泄漏给了祭仲。祭仲不动声色地去郊外赴约,却暗中布满甲士反杀了雍纠,随后将其曝尸在郑宫南门。
子突这下子慌了起来,他还没有做好和祭仲正面对抗的准备,正在这时,又有人来报齐国大军已候在城外,人数未知。
子突知道大势已变,不如先潜逃出去,待日后再寻机会徐徐图之。短短几年,郑国又一次变了天。五月中,消息传到卫国,郑忽收拾罢身上的残霜,重回郑国。
郑国朝堂上,明里大家对郑忽的复位交口称赞,暗里却各怀心思。有些人原是子突的心腹,现在惴惴不安担心遭到清算。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高渠弥,当年率先支持子突继位的,除了祭仲便是高渠弥。
祭仲重帮郑忽复位有功自然安全,但如何处置高渠弥成了大家最关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