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86章 敢威胁大汉(第2页)

第186章 敢威胁大汉(第2页)

『若有害吴,则汉伐之。』

『各守分土,无相侵犯。』

『传之后世,克终若始。』

『有渝此盟,违2不协,明神上帝是讨是督,山川百神是纠是诛,必坠其师,国祚无遗。』

两汉之人本就对誓言有所忌讳,看得很重。

违誓之后报应不爽的事,可谓殷鉴不远。

——当年关东诸侯讨伐董卓,设坛盟誓,道『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

结果一众心怀2志,讨董不力的诸侯皆应其誓,非但死命,也确实子孙无遗。

而对于两个成熟的政体而言,誓言更是国家公信力的一种。

谁要是违背了誓言,口诛笔伐倒是其次,更要紧的是,那些真的相信天命、誓言的中下层将士,乃至部分纯儒,将来也未必敢信你了。

汉人真正视誓言如放屁,要等到司马懿指洛水为誓之后,而汉人再次慢慢把对誓言的重视捡起来,则要到司马家被灭得七七八八之后了。

孙权现在借诸葛恪之口,向大汉许下如此承诺,只要大汉舍三郡不侵便与大汉盟誓,不得不说,确实是在表现诚意。

但这所谓的诚意,刘禅只能是嗤之以鼻。

誓约只能约束道德感与公信力强的大汉,而难以约束孙权,毕竟这厮已经从背盟中尝到过甜头了。

记得不错的话,丞相没后,孙权立即增巴丘守兵一万余人,嘴上说着担忧曹魏会趁机南侵,以为救援,实际上就是存了西侵之心,根本不在意什么誓言不誓言的。

只是,刨除刘禅对孙权的这些偏见,其人劝大汉优先解决凉州、提防关东的提议,于大汉而言确也算得上是稳妥的良策。

国力有限,武备有限,一旦夺下东三郡,大汉有三面受曹魏威胁,不论是粮草还是兵力,都会变得更加左支右绌。

但…所谓祸兮福所倚,一旦大汉能顶住夺下东三郡后增加的压力,那么这些压力,将来就会压到曹魏与孙权头顶。

而刘禅与丞相既然决定以赵云、邓芝统兵去收复东三郡,就是做好了顶住这些压力的准备。

唯一的变数,就是没想到孙权竟会在襄阳都不能奈何的情况下,直接以诸葛瑾、步骘去取东三郡。

须知,东三郡的出入口,一条在襄阳以北,一条在当阳。

一旦孙吴大军在襄阳前线顶不住曹军压力,败军南走,再被曹魏一路追到当阳以南。

那么诸葛瑾与步骘所统几万大军,就彻底被堵在东三郡回不去了。

刘禅将手中急报递给傅佥、关兴、姜维诸将传视。

“大汉夺下关中,还于旧都,孙权作为大汉盟友,竟然连个庆贺的使者都未遣来,反而直接遣丞相之侄与赵车骑相商东三郡之事,着实有些失礼过甚了。”麋威嗤笑一下,神色愠怒中又略有些不屑。

刘禅也轻笑一下。

正如麋威所言,自他亲征以来,每有好消息便向孙权通报。

孙权却从来没有遣使相贺。

现在更是急赤白脸,劝大汉莫要染指三郡。

确实有些不体面了。

刘禅甚至能够想象到孙权气急败坏的样子。

虽然他从来没见过孙权,但总能将代入电视剧里的紫髯形象。

不过…不体面归不体面,孙权现在连装都懒得装了,其欲拿捏大汉的意味,可谓昭然若揭。

怎么说……还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认为自己可以从实力的角度出同大汉谈话。

这也不算稀奇,自夷陵得胜,昭烈崩殂之后,孙权对大汉一直有种居高临下的俯视之态,就与曹魏先前根本不认为大汉能够对其产生什么威胁一般。

丞相与费祎、董允等人很快也收到了消息,聚到刘禅身周,从姜维手中取过那封急报看了起来。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