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魏兴一郡,绝大多数文武都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到了现在对他也算得上忠心耿耿。
但真到了生死攸关之时,这些人能有多可靠?
孟达被外甥出卖以致斩,难道不是前车之鉴?
城门打开。
二十余骑奔出。
未几,便见一人缓缓南行。
“邓镇东请留步!”申仪策马横在了邓芝身前,翻身下马,虽然也五十余岁了,但身手仍然矫健。
“城中守将多有怠慢,望邓镇东恕罪!”申仪行了一礼,对着邓芝赔了个笑脸。
邓芝问道:“你便是申仪?”
“正是在下,斗胆请邓镇东往西城一叙。”申仪直起身来,又收起笑容,尽量让自己声色不卑不亢,显得真诚。
“不必了。”邓芝一边不动声色地说着,一边越过申仪,继续南走。
申仪看着从自己身侧越过的蜀汉镇东,神情为之一滞。
其后先是环顾四周一围,看看有无埋伏。
在确定安全之后,才大步追上已经离他十余步远的邓芝,拦在他身前肃容正色道:
“邓镇东。
“倘若汉军真至西城脚下,我必降汉不降吴!
“就是不知,大汉有没有我申仪的存身之处?”
邓芝本欲绕过申仪默默前走,听到此话才停住脚步。
抬起头来。
但见那位在汉魏间反复横跳的魏兴太守一脸真诚之色。
似乎真知道他自己已经穷途末路了一般。
“自然有。”邓芝也一脸正色。
事实上,昨日见到申仪主动给吴军运粮,今日再见到申仪主动遣那城门督出来留他,他就已经知道,申仪没有说服的必要了。
汉军不至,吴军不攻,没能把自己卖到一个好价钱,或者说没有死到临头,这人是一定不会降的,不论是汉还是吴。
申仪见这位镇东将军神色诚恳,这才有些忧郁地叹了一气,看向西城的方向:
“邓镇东,这座西城,我申仪待了大半辈子,早就呆腻了。
“如今垂垂老矣,再没有了年轻壮年时候的心思,唯欲老死牖下,寿终正寝而已。
“我若降汉,大汉天子当真容得下我申仪?”
申氏是东三郡最大的豪族,申耽与申仪兄弟二人,年轻的时候就聚部曲近万于西城、上庸之间。
不论是最开始的张鲁,还是后面的曹操,又或是全据汉中,吞并三郡的昭烈,再到曹丕、曹叡,申氏改换门庭四五次,但自始至终,申仪都是西城太守。
不论对谁,申仪始终拥兵自重,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听调不听宣。
也即调兵打仗可以,但绝不入朝见驾。
现在问邓芝,大汉有没有他的容身之所,天子容不容得下他。
意思很明显:
——这西城,他不打算要了,也不打算再拥兵自重了,希望大汉能给他一个地方安享晚年,就足够了。
听起来着实有种穷途末路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