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援朝在笔记本上记了满满十几页,心里直嘀咕:这个1x8团的后勤搞得,比有些部队的作战训练还扎实。
难怪刘部都听说了要在全、军推广他们的经验呢!
天色渐晚,三连炊事班又忙活起来。
今晚加餐,除了平时的四菜一汤,还多了香喷喷的豆腐和刚摘的青菜。
师首长钟兴国亲自给领大家伙盛饭,嘴里还念叨:“吃饱了才有力气搞训练嘛!”
战士们哄笑起来,食堂里热热闹闹的,跟过年似的。
易援朝临走前特意又去菜地转了一圈。
夕阳下,绿油油的菜地泛着金光,几个战士正在浇水。
他突然想起领导刘之野说的话:“现代战争打的是后勤,这个团给咱们怎样建设基层打了个样。”
这话一点儿不假。
看着眼前这派兴旺景象,谁能想到这是个步兵团的后勤搞出来的名堂?
近年来,钟兴国他们1x8师各团营连深入开展争创“先进后勤处”活动,把基层后勤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
这一次,在钟兴国他们师召开了先进后勤处现场会。
所见所闻,令人耳目一新。
易援朝和齐参谋来到了步兵1x7团。
团长王宇航告诉他们,部队精简整编后,司务长改由战士担任,曾经出现了“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的新问题,影响了连队的生活管理。
针对出现的新情况,除了轮训司务长之外,还建立了司务长集体办公制度。
易援朝随着会议代表进入了该团司务长集体办公室。
只见:墙壁四周挂着8块图板,上面以图、表、文字标绘着连队后勤的有关标准制度、管理知识、平战时工作等项内容。
室内一角搁置着各种后勤业务方面的书刊杂志。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个“司务长档案柜”。
易援朝顺手拿起一瞅,上面详细记载着每个司务长的德能勤绩等情况。
该团后勤处许处长见他们看得津津有味,笑了笑说:“我们每周利用一天时间,把各连的司务长召集到这里来学习业务知识,处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交流经验。
财务、军需股的同志,还分别就账目记载、伙食管理、业余生产等提供咨询服务,给他们教方法、传经验、送信息。”
他停了停说:“这既是一种工作制度,又是一种培训形式,对提高司务长的工作能力确实很有好处。
目前,全团司务长基本上达到了四会:会记账、会调剂伙食、会抓业余生产、会组织生活保障。”
这时,站在一旁的师后勤部长邵家旺接上了话茬:“后勤是管钱管物的,如何才能管好?
关键在人。
因此,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技术强的基层后勤骨干队伍至关重要。”
紧接着,邵家旺部长告诉易援朝他们,全师各团普遍建立了后勤人员学习室,下大力抓了后勤干部和各类专业兵的培训。
例如,教导团建起了“八室一家”,即后勤资料室、营房资料室、财务资料室、育才室、驾驶员学习室、修理工学习室、种植养殖学习室、木工学习室、司务长之家。
团里先后拿出经费四万元,订报刊、杂志好34种,购图书、教材、技术资料万余册,以及部分实验器材、修理工具等,给各类专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教导团先后举办各种培训班三十期,培训后勤人员。
并与平城市实验食堂长期挂钩,分批轮训炊事员,今年已有一百多人经考核获得结业证书。
同时,针对基层干部新、缺乏后勤知识的问题,对营连主官进行了为期15天的培训,由团领导和后勤业务部门的同志任教,提高了他们的后勤管理能力。
目前,全师有78。5%的后勤干部和专业兵受到了比较系统的业务训练。
初步形成了一支想干、会做、善管的后勤骨干队伍,为从根本上改变基层后勤面貌奠定了基础。
易援朝在总部时早就听说了钟兴国他们师后勤管理工作搞得很出色。
这次,易援朝亲自带队到该师一些基层连队参观之后,他们不得不发出由衷的赞哎:“真是名不虚传!”
一行人来到某步兵连,易援朝随着参观的人流涌进了连队营具储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