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一次很顺利的军备发展会议结束。
最高统帅部成立了一个直管机构——军事项目拨款委员会。
李干多了一个职务——拨款委员会项目管理局局长。
比起他的其他几个职务,这个职务的含金量是最为牛逼的。
当各个领域汇总过来的技术现状报告放到了李干手里,他突然意识到,双发版本的歼-10似乎无法避免了。
211厂是基于F-14的技术搞的歼-11,是重型双发双垂尾战斗机,但不是可变掠翼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基于歼-11搞舰载战斗机是最为恰当的。
也是最有效费比的。
F-14本身就是重型舰载战斗机,除去可变掠翼这个技术不用,其他技术和设计都是可以进行学习的,直接拿来用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歼-11的进展太慢了,直到现在,这个飞机都还没有完成全部的基础试飞。
这让李干感到非常失望。
要知道,就技术底蕴来说,211厂不知道比985厂厚多少,可是项目推进却差强人意。
方从文团队很努力,这支年轻的团队也很优秀。
但是,211厂整体的配合,实在是让李干无言以对。
李干不会让歼-11变成第二个歼-8项目,他已经明确告诉了211厂,在1985年之前,如果歼-11还是无法定型,那么他将会考虑把歼-11移交给985厂来做。
现在的空军,全靠歼-10战机支撑着。
航母要在1985年之前进入建造阶段,以三年建造工期为准,配套的舰载战斗机必须要在1988年之前搞出来。
时间太紧张了。
因此,李干必须要考虑备用方案了!
那就是海军曾经提过的双发双垂尾版本歼-10。
那不是歼-10了,而是一款全新的战机。
李干回到985厂后,立即召集人员开会,讨论舰载型歼-10的技术可行性。
宋文忠说,“气动布局上没有技术问题,我们的鸭式很成熟了,改双发和双垂尾是可以解决的。”
“另外,我建议把充分使用四代机的技术,基于歼-10和四代机的气动布局来搞舰载战斗机。”
“此外,可以考虑使用常规气动布局,我们也有非常好的技术储备。对F-14的研究,我们101院比211厂那边还要深刻。”
总师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就解决了最重要的问题——气动布局。
吴强说,“航电系统是现成的,有歼-10的基础在,开发出海军版的没有问题。”
李干笑道,“航发已经解决了,性能还有超出,这么说,我们直接就可以搞重型舰载战斗机了。”
大家就都笑着点头。
985厂的基础太好了,歼-10系列战机带来的是大量的先进技术储备,无论是简单的基于歼-10搞舰载型,还是重新搞一个全新的飞机,都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