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云丫头也是出息了,能压县令大人一头。”
“哈哈哈,不愧是咱们小渔村的姑娘,就是有魄力!”
“裴大人将来成亲后,肯定是个惧内的。”
裴昱臣充耳不闻,一心一意完成云楚沅交代的任务,他小心翼翼地将养殖笼逐个挂在竹竿框架上,调整好位置和深度,使其既能够保证海水流通,又能防止海鲜逃脱。
较浅的位置阳光充足,适合一些藻类和贝类的生长;较深的海域,用来养殖鱼虾、海参等。
下一步便是进行播苗,云楚沅带人回到云家,将装在木桶里早已准备好的各种海鲜苗提到海边,这些海鲜苗是她利用金手指快速催生出来的,全都是好苗种。
她将幼贝均匀撒在滩涂上,它们迅速钻入泥中,在这里开启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牡蛎苗附着的贝壳用绳索串联成串,吊养于筏架上。
云楚沅为养殖户们讲解日常管理的注意事项:“以后,你们要时刻注意潮汐的变化。涨潮时要确保水流畅通,让贝类能够充分摄食浮游;退潮后检查有无贝类从泥中露出来,要及时将它们掩埋,免其遭烈日暴晒或被天敌捕食。”
而后挖建的蟹塘模拟了海洋里的自然环境,浅水区供螃蟹栖息和觅食,深水区让它们躲避危险。
往蟹塘中投放蟹苗后,投喂小鱼小虾等天然饵料,村民们看着小蟹们争先恐后进食,黝黑的脸庞上洋溢着笑容,他们仿佛预见了将来的大丰收。
划分的养鱼区域用网围了起来,投放的鱼苗有很多种,鲈鱼苗、黄花鱼苗、鳗鱼苗、鳕鱼苗、带鱼苗、石斑鱼苗等等。
看着那些小小的鱼苗在水中欢快地游动,云楚沅的脸上露出了大大的笑容,她已经在畅想它们长大后的肥美。
海带和紫菜等藻类,固定在木架和养殖网上,它们能吸附海水养分,在有足够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下生长,不仅为养殖户增加一笔收入,还能净化周围的海域环境。
“咦,云丫头,这些虾怎么不太一样?”余村长看见云楚沅往虾塘倒的虾格外不同,遂出声询问。
云楚沅:“这些虾经过了特殊处理,我用烧红的铁镊子剪去母虾的一只眼,这样能让它们产量翻倍。”
母虾眼柄处会分泌抑制激素,去除单眼能解除抑制作用,而留下一只眼可降低感染风险并且维持虾的活性。
村民们不懂这其中的原因,云楚沅只好又用了同样的借口,从书上看来的,有人问是什么书,她便回答是他爹的书,已经烧给他了。
如此,便不会有人继续追问了,难不成他们还能去找死人要答案吗?
大家一致认为是云老爹生前特意寻来的书籍,毕竟他那时就准备承包村里的鱼塘,必定是掌握了丰富的养殖知识。
——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海边,潮水渐渐退去,露出一片泥泞而又肥沃的滩涂。
养殖户们手持工具,踏着泥沙而来,开启一天忙碌而充实的劳作,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被拉长。
余满生和儿子余小渔正蹲在自家养殖的滩涂田埂上,手里拿着铲子和小网兜,检查着贝类。
余小渔捞起几个肥美的蛤蜊,乐呵呵道:“哎,爹,你看今儿这收成,是不是比前些天又好了?”
余满生笑眯了眼,手里的活儿不停,“嗯,是不错,瞧这些蛤蜊,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跟小元宝似的。”
余小渔得意道:“还好你听了我的话,几个月前跟着云家妹子搞养殖后又多承包了几亩海域,如今咱们家可是被人人艳羡。”
余满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村子里那些见到第一批海鲜大卖后再来搞养殖的人,肠子都悔青了。”
余小渔说道:“不过这每日早出晚归的,也是真够辛苦的。”
余满生拍拍余小渔的肩膀,安慰道:“辛苦是辛苦点,可比咱们以前出海捕捞强多了,危险不说,捞到啥都得凭运气。”
余小渔感慨地望向远方:“是啊,这样的好日子,以前哪敢想啊……”
父子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忙碌起来,远处海鸟飞过,留下一串串欢快的叫声,与这温馨的对话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滩涂上动人的风景。
夕阳西下,余晖染红海面,养殖户们纷纷扛着工具归家,脸上不见疲惫,而是带着满足与憧憬。
身后那片滩涂承载着无数希望。
滩涂养殖,维持着沿海百姓生计,将持续绽放蓬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