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是东方故事。
东方虽然也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概念,但更多的是对大一统的认同。
不管是谁,生逢乱世,想的一定是大一统。
你要是想偏安一隅,当个军阀,手下人都得造你的反。
张辰给韩三坪讲了一个小故事:
一对白人情侣,情侣双方从小青梅竹马,恩爱非常。
女人有了身孕,小生命即将出生。
然后战争爆发了。
男人虽然不舍,但也只能应征入伍,只能留下怀孕的女人独自生活。
女人很坚强,一个人默默承受,孩子呱呱落地。
最幸福的时候,等来的却是丈夫的死讯。
女人成了寡妇,独自抚养孩子长大,她的后半生,最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跑去墓园,抚摸着丈夫的墓碑喃喃低语。
“这个小故事如果拍成电影,你猜西方的观众会怎么说?”
“同情这对情侣,提出对战争的质疑~”
“对,西方人一定会将之作为反战宣传片,宣传战争的残酷。”
“但如果是东方人看到呢,比如我们华人?”
韩三坪一头雾水,想了想,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我们同胞的回答一定是——影片中的男性敌人已被我英勇的人民志愿军战士击毙!”
三爷一愣,然后哈哈大笑。
总感觉哪里不对,又感觉这就是我们国人的正常反应。
他太能理解张辰话里的意思了,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他爸14岁参加红军,他妈16岁参加革命队伍,这方面的熏陶可不少。
是啊,西方人看战争,只看战争本身~
我们看战争,则看为什么而战,是不是必须战,如果该战,为了国家而战,为了下一代而战,那就战……
……
《赤壁》上映第二周,崩坏的口碑开始发酵,也终于影响到了票房。
因为它是第一部三国题材大片,之前不少人还充满期待。
可看过之后不满的人太多,导致口碑崩坏。
第一周因为看过的人少,还看不出来。
到了第二周,口碑的影响开始显现。
坏口碑导致观影人数减少,上座率下降。
吴克波寄希望于第二周的票房,幻想着第二周票房破两亿,至少也得一亿票房吧。
但真实的票房却是只有五千多万,直接腰斩。
《赤壁》上下两部的总成本是8000万美元,约莫六亿人民币。
《赤壁》上的成本大概是三亿。
按照票房分账的规则,上部的票房起码要达到5亿电影才能保本。
而现在的形势,5亿不太可能,3亿都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