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清穿之宋格格有异能 > 110120(第9页)

110120(第9页)

自古以来,

被废后重新被复立的太子不是没有,甚至被废后登上皇位的太子也有,可是一共只有两位,一位是汉安帝的太子刘保,一位是明英宗的太子朱见深。

可刘保本来就是汉安帝唯一的儿子,被废也只是因为他的嫡母阎皇后等人作怪。

汉安帝驾崩后,阎皇后等人隐瞒汉安帝驾崩的消息,倒行逆施,让汉章帝的幼孙北乡侯刘懿继位,本就不得人心,何况刘懿后来还夭折了。于情于理,这皇位本来就应该是刘保的。

而明英宗的太子朱见深,被废也不是因为他有什么过失。

明英宗蠢不可及,明明没有领兵之才,还听信奸宦之言御驾亲征,又识人不明,昏聩地将大军交给宦官指挥,致使自己被瓦剌俘虏,被弟弟夺了皇位。上位的景泰帝欲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原太子朱见深才被废。

但是后来,景泰帝自己的立的亲儿子又死了,重病时又被从瓦剌回来的英宗复辟成功了,如此朱见深这位原太子,才能又被亲爹英宗立为太子,然后继位。

这两位废太子本身都无过,后来复立、继位也是仰赖各种天时、地利、人和,可是二哥呢?

二哥被废,可是皇阿玛当初自己要废的!废太子的理由,当时在圣旨中那一条条列得也是明明白白!

皇阿玛为了废黜二哥的太子之位,当初可是废了偌大的功夫才说服了群臣、安抚了百姓,可是现在呢?

现在他竟然想凭一个镇魇之说,就将太子二哥之前的犯的错,就将圣旨上之前列出的那一条条罪状,都推得明明白白?

这就是他那英明的皇阿玛吗?这就是曾经亲口告诉他们这些儿子,“凡诞妄不经之说,皆宜摒绝”[2]的皇阿玛吗?自幼熟读儒家经典、推崇理学的皇阿玛,竟然会信这些?

胤禛不禁嘲讽地笑了。

宋玉瑶就安静地躺在一边,也不做声,直到看胤禛从思绪中出来了,她才轻声问道:“那今日满朝的大臣们,如皇阿玛所愿的那样推举废太子重新做太子了吗?”

她可是知道,一废太子后,康熙让群臣们推举新太子时,结果可是大出康熙所料,并不如康熙所愿的。

“皇阿玛并没如意,支持老八的大臣们都联名保举老八了,他们以为皇阿玛是真的打算,让众臣按照他们自己的心意推举新太子呢!”胤禛脸上带着讽刺。

“那爷呢?爷推举了谁呢?”宋玉瑶继续问。

“皇阿玛想要复立太子,那爷这个做儿臣的,自然就要顺从皇阿玛的心意支持二哥了。”胤禛脸上好像露出了一些无奈和苦涩。

“委屈爷了。”宋玉瑶不禁往胤禛的身上靠了一靠,给了胤禛一个安抚的拥抱。

“谁让爷是做儿臣的呢。”胤禛脸上又闪过一丝自嘲。

而宋玉瑶,宋玉瑶看着胤禛这样的作态,不禁嘴角微抽,这大尾巴狼,在自己面前竟然还装起来了?自己要是不是知道历史,可能还真要被他给骗了!

按照历史上的情况,今日群臣给康熙上奏折时,除了胤禛、张廷玉等少数几人保举太子之外,多数朝臣都保举了八爷为新太子。

但是,这些保举八爷为新太子的重臣中,后世所知的可是就有一位叫富察马齐的,听说只是表面上支持八爷,其实内里是胤禛的人!

马齐在这场群臣的联名保举中,可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就是和佟国维等人一起暗中倡导群臣联名保举的重要推手之一!

而且,后世的历史说,康熙在让群臣推荐新太子之前,其实已经下谕给马齐让他不要掺和这件事了。

但马齐还是掺和了,这明摆着违抗康熙的命令,他图什么?不是背后有依仗,有这么干的理由,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而哪怕胤禩拉拢的人再多,今日的推举,朝堂上其实也不该出现,绝大多数人都推荐胤禩这样一边倒的情况。难道其他皇子这些年都是吃干饭的,连个拉拢的人都没有?

若说,不是胤禛等这些个早就看透康熙心思的皇子,在背后使劲,想趁机捧杀胤禩,宋玉瑶是不信的。

胤禩也是个聪明人,难不成他就蠢到,会看不明白,在康熙都暗示得这么明显了的情况下,让这么多朝臣都推举自己,自己皇阿玛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吗?

宋玉瑶觉得鼎鼎大名的八贤王,应该不至于这么没脑子。恐怕,更大的可能是,今日群臣都推荐八爷的事,压根不是胤禩自己的意思,他和他手下的人,可能是被别的皇子党的人给坑了!

后世的传说中,虽然只说了马齐很可能是胤禛在八爷党中的内应,但是,事实上,八爷党中还不知道有多少、包括胤禛在内的其他皇子的内应呢!

毕竟,八爷党的人,也太杂了,又不像胤禛这样精简,秉持着贵精不贵多的原则收人!其实这波,八爷栽得说冤也不冤,毕竟在自己控制不了的时候,并不是人越多越好的。

但宋玉瑶是做人小妾的,毕竟不好戳穿自己装模作样的丈夫,她还是人在屋檐下呢!不仅如此,她还要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一副心疼他的样子,给他安慰,这才是她的本分呢!

所以,她就又往胤禛身上靠了靠,一脸心疼地道:“真是苦了爷了!”

宋玉瑶心想,现在宫里的四妃,这些年在一直坐稳四妃的位置,不管康熙有多少女人都屹立不倒,除了靠儿子生的早之外,可能也是靠这样知情识趣的体谅了。就比如,之前的惠妃。

在这古代的后院,尤其是在皇家的后院,能一直屹立不倒,也是个本事呢!胤禛这还没登上皇位呢,以后她还有的学呢!

幸好,毕竟时间已经不早了,胤禛在和宋玉瑶吐槽了一顿,发了发牢骚之后,就闭嘴了,两人就休息了。一夜无事。

第二日,朝堂之上,事情就像宋玉瑶了解的历史那样发展了,康熙让群臣推荐太子果然是个幌子,他并没有采纳群臣的建议,直接以“允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贱”[3]的理由,让群臣另外举荐太子。

不仅如此,他还诘问群臣为什么那么多人不保举别人、专保举胤禩,是不是和胤禩暗中勾结、存了想博个从龙之功的心?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