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年丧夫的缘故,董鄂夫人是显得比同龄夫人要苍老两分的,脸上更难得见个笑模样。但现在见大女儿过得这般好,她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笑。
董鄂华芝身边挨着她坐的幼妹,更是羡慕得不行,两年后的大选她应该就会被指婚了,也不知道到时候皇上给她指婚的那户人家,能不能像姐姐嫁的这家一样好!
而投桃报李,董鄂家对长岁这个女婿也是极好,董鄂夫人这个岳母和几个大舅子都对长岁和蔼得很,雍亲王府与董鄂家,关系渐渐近了。
对于长岁的做法,有宋玉瑶劝说,胤禛也暂时没太不满。不过,他却是和长岁说了,对福晋多宠一些是可以的,但是专宠不行,孩子更是不能只让福晋一个人生。
他可以再容他几年,只是若是董鄂氏生两胎还是生不下阿哥的话,那他就必须得纳妾让别人生了。
长岁自然是应了,他知道轻重,事关子嗣传承,只顾儿女私情是不行的。弟弟们过几年就要长起来了,他不能没有继承人。
时间继续向前走着,转眼到了十一月份。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生病了,有点不太好。她今年已经七十七岁了,在这个时代算是高龄,大家心底隐隐有了预感。
相伴这么多年,康熙对这位嫡母感情极深,自今春就开始有头晕和足肿之症、身子逐渐消瘦的他,因为嫡母生病的事,身子更不舒服了。
不过,他还是用帕子裹着发肿的脚,忍着病痛亲自去看了生病的嫡母,还亲自侍奉汤药。
胤禛知道这事后,回家对着宋玉瑶感叹:“皇阿玛与皇玛嬷的感情,这些年已经不下于亲生母子了!”
这话宋玉瑶也是认同的:“皇阿玛生母在他幼年早丧,在太皇太后去世后更是只有皇玛嬷,这一位亲近的长辈在身边陪伴,相处几十年了,人非草木,又孰能无情?”
“是极,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帝王也是人。”胤禛眼里忍不住有些感慨。
只是他心里却知道,这是有前提的,在不威胁到皇阿玛的情况下,他才是有情的。若是像他八弟那样,真惹了皇阿玛的大忌讳,那皇阿玛就很难做到慈爱了。
想到去年九月里,皇阿玛对生病的胤禩的态度,他就有些心凉。当时胤禩得了伤寒,可是病得极重,几欲有性命之危。
而皇阿玛却是因为胤禩养病的园子,正在他从热河返回畅春园的必经之路上,就传旨在京料理这事的三哥和他,一旦八弟病笃失音、不省人事,就可令迁移。这是什么意思,自然不言自明。
好在后来,八弟的病情好转,没了性命之危,反而让皇阿玛在心里惭愧之下,给他又恢复了俸银俸米,也算因祸得福,好歹不让府上再过得困窘了。
这都是前车之鉴啊!胤禛有些感慨的心,又开始谨慎了起来。
而康熙,因为身子不适,大概有些担心继承人的问题,所以他又把诸位皇子和大臣们召集起来,让大家商量立储的事了。
只是,这次商量是商量,但敢提人选的人却寥寥无几,事情就这么暂且搁置了。
十二月,病了不少时日的皇太后,终于还是去世了。
这让康熙大受打击,在皇太后去后一时号恸欲绝,并且由于内心的悲痛,坚持为这位嫡母行割辫之礼。这原本是只用于帝丧的礼。
本就身子不豫的他,更是大病了一场,一连两个多月都未痊愈。所以,这个年过得颇为沉郁。
但,即使这位帝王已经老迈多病,胤禛这些皇子也没有敢在这时候,挑战君父权威的意思,而是一个个都做足了孝顺的姿态。一次次的兄弟们的前车之鉴,让大家都怕了。
然而,这几个月对皇室来说,祸不单行,年刚过去,五十七年正月里,西藏那边就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策妄阿拉布坦的军队攻占了拉萨,拉藏汗被杀,拉藏汗改立的六世**也被囚禁了。
这甚至是去年七月里就发生的事,消息是八月发出的,却是现在才送到了紫禁城。这时候,其实已经有些晚了。
病了许久的康熙也顾不得沉浸在嫡母去世的悲痛中了,身子反而渐渐好了起来。
第139章
西藏那边的情况,不处理眼看着是不行了,拉萨已被占据,拉藏汗被杀、其所立六世**被囚禁,再不处理西藏真要出大篓子了。康熙和朝臣们开始重视起这事来。
讨论之后,康熙准备正式派遣将领和军队对西藏用兵了,好在为防止局势不利,原先兵将也是备着的,并不是无人可用。
康熙安排头等侍卫色楞,与署理西安将军的湖广总督额伦特,带兵从西宁一路进军入藏,四川提督康泰带兵从四川一路进军入藏。
色楞从西宁选兵二九百多人,作为先锋军,先行前往青海。而额伦特,则带领后续士兵两千人,亦从西宁出发,前往青海与色楞汇合。色楞与额伦特两人分道进军。
这时康熙还是有些轻视准噶尔军队的,认为现在驻扎在西藏的准噶尔士兵,除阵亡、病死之外,所剩应当不满两千,此时应该又疲敝已极。
在这样的情况下,准军应该不难对付,用不了多少士兵应该就能击溃对方了。他觉得派这几千人已经绰绰有余了。
远在京城的这些朝臣们,也大都是这样以为的,过去击败准噶尔的成功经验,让大家很是自信。
不过宋玉瑶并不太看好,如果这场战争真就这么顺利,准噶尔就被这几位将领带兵驱逐出去了,那还有后来的大将军王胤祯什么事?或者,难道是后来又起战乱了吗?
她不是很确定,她前世的记忆中也只是知道胤祯后来做了大将军王,带兵去了青海统帅大军驱准保藏,更详细的情况是不知道的。
只是,她却觉得,战争还没正式开始呢,大清就一厢情愿地认为准军不足为惧,是不是有点自视过高、盲目乐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