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痘、辣椒、巨姜,出自这位宁侧福晋之手的东西,可就没有不好的!
因为胤禛说留着做种的番薯还有不少,所以这一篮子番薯,就有大半被拿去煮了。煮好的番薯很快就被端了上来。
“口感软糯,香甜味美,这异种番薯当得良种,此物大善!”品尝过后,康熙脸上露出了喜悦之色,忍不住赞道。
“产量如何?”在亲自验证了胤禛所献这异种番薯,比现在的薯种所结番薯滋味大为改良之后,康熙在喜悦之余,眼中精光一闪,马上又开口问道。
“回禀皇阿玛,此薯种产量是寻常薯种的两倍有余。”胤禛恭敬地回禀,脸上也带着喜色。
“好!好!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康熙脸上的喜色更浓,忍不住开怀地大笑了起来,“滋味甚佳,而产量又是寻常薯种的两倍有余,此物于国大利,于我大清百姓大利,你这侧福晋可是又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善之事!”
“儿臣恭祝皇阿玛得此良种,值此岁首,惟愿今岁我大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惟愿皇父龙体康泰、福寿延年!”十三阿哥胤祥这时候见机开口为自己四哥站台道。
“儿臣恭祝皇阿玛……”
“孙儿恭祝皇玛法……”
……
胤祥这番讨巧的话提醒了在场的这些皇子、皇孙、宗室们,大家纷纷跟着说起了讨巧的话,就更是让康熙龙颜大悦。
在场诸位皇子、皇孙、宗室们,亦是各有所思,今年的家宴献礼,看来又是老四四哥四叔雍亲王独占鳌头啊!
没有争位之心的老五、老七、老十二他们自然无所谓这位四哥出风头,有野心的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这些府里的皇孙和一些暗自站了队的宗室,眼底深处就开始凝重了起来。
这番薯良种的出现,会不会给现在的局势造成变数呢?番薯这种东西因为产量大,又能饱腹,在山地等土壤贫瘠地区也能种植,所以在福建、广东等一些灾荒严重的地区种得不少,大大缓解了饥荒。不过由于此物滋味不甚佳,又容易闹虫害,所以并未在大清得到彻底推广。
如今这番薯的滋味大为改良,产量又较之以往更胜一筹,接下来此物会像之前的辣椒、巨姜等物一样,风行天下吗?
品尝着这番薯的滋味,又想起这番薯良种又是出自那位宁侧福晋之手,这些皇子、皇孙、宗室们就隐隐有了一种预感,此物,怕是真能风行天下的。
一次又一次培育出良种,老四四哥四叔雍亲王的这位宁侧福晋,真不是天上司管农事的仙女娘娘转世吗?时隔多年,好些人又忍不住在心底发出了和当年一样的感慨。
好些有点相信福缘这事的人,比如老八、老九、老十,比如一些皇孙、宗室,不禁想老四四哥四叔雍亲王这人,看起来还真像是有点福缘在身上的。
他虽然没有野心,但架不住他有福缘啊,皇阿玛皇玛法皇上嘴上不说,心里其实也是有点信这个的,最后这位置,不会要传给他吧?
好些人心中不禁都闪过了这种可能,尤其是一些比较相信福缘这种东西的人,就越是有些在心里犯嘀咕。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啊,老四四哥四叔雍亲王毕竟能力还是有的,身份是也够的。一时间,众人看胤禛的眼神不禁充满了探究。
而和有些人想的一样,这日当宴会散去,康熙独自回到乾清宫的时候,他还真的对身边的太监魏珠道:“老四,福缘不小啊!”
“雍亲王是您的皇子,是龙子凤孙,福缘自是不小的!”听到雍亲王的名字,魏珠心下微动,讨巧的话张嘴就来。
康熙却摇摇头,没将魏珠的讨巧话放在心上,而是道:“老四不一样。”
至于怎么样,他却是没再继续说了。但是,魏珠自然也知道万岁爷说这话的意思。
旁的不说,就凭雍亲王府里有那位能接连做出这等利国利民之事的宁侧福晋,就说明他确实是个有福缘的。这位宁侧福晋,在女子当中实在当能称得上一个“贤”字,也能称得上一个“奇”字。
如此贤妇人、奇女子,一般人可是没这福气能得之为妇的,雍亲王这福气可不是不浅吗?能得此贤妇为侧福晋,可真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气,这等福气可是连皇上都没有,让人不羡慕是不行啊!
如此想来的话,这位雍亲王平日看着低调,福气却是不一般,他会是那个有那个大福气的人吗?魏珠悄悄瞥了正在沉思着的皇上一眼,不禁在心里开始悄悄盘算开了,如果真的是这样,皇上真的有意立他为君,那自己可得早做打算。
而坐在上首的他的主子康熙,也的确是在心里斟酌着继承人这件事,有两个名字一直在他心里不断地被斟酌,一个是老四胤禛,一个是老十四胤祯。倒是刚好,这两个儿子都是德妃生的。
不过,还没等他彻底下定决心,第二日就来了。正月初二,千叟宴正式开始了,康熙在乾清宫前,设宴宴请六十五岁以上的八旗文武官员,也包括已经致仕、退斥的官员。这次宴请的老人一共有六百八十人。
还是和上次千叟宴一样,他让诸皇子、皇孙、宗室们一块为在场的老人们分食执爵。不过,这次宴会上,除了和上次差不多的宴会食物外,还多了一样特殊的食物,那就是昨日胤禛进献的异种番薯。
宋玉瑶这次培育出的改良番薯,并不只是昨日那一筐,而是足足培育了一亩地,产量自是不少的,拿出几筐煮来与各位老人分着品鉴,也是能每人尝几口的。
“这是朕的四儿子雍亲王昨日献给朕的番薯良种所结番薯,其味软糯香甜,朕为其赐名为甘薯,是极适合我等老人们食用的。
朕昨日尝过,觉得极好,今日便让人煮了来,与诸位一道品鉴,请诸位品尝一下吧,看是否觉得可口?
只是可惜,现在这新薯数量并不多,还要留一部分做种,却是只等让诸位略尝,没法尽兴了。“宴会正酣,康熙高兴地让人送上来了煮好的番薯,脸上带着几分得意地向众位老人们介绍道。
“原来是雍亲王对皇上的孝心,必是好的,今日臣等可是有口福了。”
“是极,是极,能让雍亲王献上来的甘薯,必然是好的,今日臣等是有口福了。”
“良种已得,不愁繁育不多,仰赖皇上天恩,想来很快臣等就能尽兴饱食甘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