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资聪颖、能文能武,弘历孙儿一样是吾家麒麟儿啊!”考较完弘历的学问武艺,康熙脸上的笑容更加舒展了。
胤禛嘴角的弧度忍不住再次上扬些许。
“聪明伶俐、能读善记,弘晖孙儿也是个好的!”考较完弘晖的学问,康熙高兴地笑了起来。
他看看这个孙儿,看看那个孙儿,每一个都觉得喜欢得很,忍不住又赞道:“老四,你是个有福的,这四个阿哥,哪一个都是好的!”
胤禛自然是一脸谦虚,只是他嘴角已经笑得有些合不拢了。
康熙夸的四个阿哥中,有两个是宋玉瑶的,她自然是极开心的,谁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被人夸奖呢?何况康熙是个帝王,又犯不着讨好谁,此刻能开口夸奖,自然是因为觉得有的夸奖才夸奖的,并非虚言,这就让宋玉瑶更高兴了。
不过,在旁边待着的福晋和年氏就有些不是滋味了。
福晋是遗憾这四个阿哥没有一个是自己生的,心里想着要是大阿哥弘旭是自己生的该多好,那世子之位必然是他的,以后爷的继承人的位置也必然是他的,这样对他、对她都好。
年
氏则是遗憾自己的阿哥太小,这要是年纪大点,也能出现在这宴上被他皇玛法夸上几句,以后脸上也能多些光彩。
不过这两个人,也只是心里这么想想,面上却是一点都不出来的,在康熙面前,可容不得露出一点不妥之处。
这日的宴办得是极为成功的,胤禛的“好圣孙”策略走得很对,康熙在临走的时候还是笑容满面的。
不过,康熙并不没像历史上那样,将弘历带回功宫里抚养。宋玉瑶觉得这应该不是康熙不如历史上那样对弘历满意的意思,而是因为现在弘历上面毕竟还有两个非常优秀的兄长,而且他今年已经十五岁了。
胤禛的这四个阿哥中,弘旭二十四、弘暖十八、弘历十五、弘晖七岁,前三个阿哥都已经是成人的年纪了,再带回宫里养显然有点不是那么合适。最小的弘晖年纪倒是够,但跳过三个兄长单独把他带回去,给他这种特殊待遇,同样又不是很合适。
胤禛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虽然有些遗憾自己的阿哥没能得到,被皇阿玛带回宫里抚养的殊荣,但也是看得开的,知道这并非是皇阿玛不喜爱、不看重他的阿哥的意思。
胤禛和宋玉瑶想的也没错,回到宫里的康熙,脸上仍然是带着淡笑的。他身边现在的得宠太监魏珠忍不住凑趣道:“万岁爷今日看着是极高兴的,雍亲王府这场牡丹宴可见是办得不错。”
“宴确实是好宴,花也是好花,却不如这几个好孙儿让朕心喜啊!芝兰玉树生于庭阶,老四家里这几个阿哥都是好的!”康熙想着想着,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奴才今日在一边看皇上考较几位阿哥,也觉得几位阿哥是极聪慧的,谁家里有这样的阿哥都是会高兴的,也怪不得万岁爷今日心情好了!”魏珠捡着好听的话,恭维道。
这话也并非全都是恭维,今日那几个阿哥他也都看见了,确实都是聪慧好学、资质不错的。能有这么四个阿哥,这雍亲王的福分可真是不浅啊!此番借着几个阿哥,雍亲王这次可是又大大讨了万岁爷的欢心了!魏珠心里不禁又是一动。
而他的主子康熙,在笑过之后,心情渐渐平静了下来,也又开始思量起了继承人的事。
终于,他心中的天平慢慢倒向了老四胤禛。至于这四个孙儿,将来哪一个能做继位之君,那就以后让老四自己去烦恼吧!康熙心里在纠结了许久过后,终于不再纠结这个问题,决定把这个问题留给老四。
这年三月的大选,宋玉瑶的二阿哥弘暖被指婚了,嫡福晋是喜塔腊氏,其父是正四品的佐领,一名武将,婚事定在八月份。而弘旭也被赐了一个格格,是汉军旗一个知县的女儿王氏。
四月,去年被召回京城的老十四,又被康熙下令返回青海军中。这个月,弘旭的格格王氏也入府了。
而胤禛讨好康熙的脚步仍然没有停。五月,康熙六十九岁的万寿节到了,胤禛又将水泥方子献上了,言说这是手下人无意中得到的方子。这次他将钮钴禄氏隐去了,没有说是方子来源于钮钴禄氏。
他府里有一个有福气的瑶儿就够了,他暂时并没有打算,让钮钴禄氏也在这时候再因为献水泥方子传出名声,不过钮钴禄氏的贡献他也不会忘的。
水泥方子实验过后,自是极好的,康熙再次龙颜大悦,发话将水泥用于修路、建屋、修筑河堤。雍亲王府再次因为献上水泥方子的事而名声大噪。
这让不少人不得不开始感慨了,这雍亲王,可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接二连三的献上利国利民的之物,他到底是隐藏得太深呢?还是有福运在身呢?这会不会对圣心产生影响呢?大家看雍亲王的眼神逐渐有些变了。
圣心看上去,确实发生了变化。康熙对胤禛越发宠信、看重了,这对父子之间的感情也一日比一日越发好了。
宋玉瑶也有点不能确定,到底是因为胤禛接二连三献上好东西的举动,才有的这种变化,还是在历史上这时候本来就会有这样的发展,但这确实是好事。
八月份,弘暖成婚了,宋玉瑶又有了一个二儿媳妇。
十月,胤禛被派去通州视察仓储。
十一月九日,康熙身子不豫,在畅春园修养身体,下旨派胤禛去代他祀天。
祀天可是帝王郊祭的古礼,若帝王生病无法亲自祀天,那作为储君的太子倒是有资格代替帝王去祀天的。
从五十六年的时候开始,由于康熙年老体弱,所以太常寺是建议让大臣代祀的。康熙也采纳了这条建议,这几年常常是安排大臣代祀的。
唯有五十八年的时候,身体好转,自己亲自去了,让当时一块去的胤祉代他向天行的礼。但是,单独安排某个皇子去代他祀天的事还是没有的。
而现在他却单独派胤禛去代他祀天。这是什么意思,显然已经不言而喻了。他虽没下旨封胤禛做太子,但是已经通过这种举动,暗示了自己的意思。
胤禛的手有些颤抖地接过了圣旨,从他眼中翻滚的情绪来看,宋玉瑶能感觉到胤禛心底的激动和复杂。她知道,胤禛心里还是盼着能得到皇父承认的。
十三日,康熙的身子短暂地好了起来,大有回光返照的迹象,已经有了预感的他,突然急召诸位皇子和隆科多等大臣到畅春园觐见。
这晚,胤禛并没有回来,很快,听说九门戒严了,外面的气氛变得紧张,宋玉瑶心里不禁隐隐有了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