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诗吟刀啸 > 160170(第17页)

160170(第17页)

“这世上从来没有长生药,也从来没有谁能够永远长生不老。”谢缘觉平平常常一句话,让谢泰心底陡然生出怒气,他忍住了没发火,只听谢缘觉接着道,“但陛下是大崇之主,大崇的千秋万岁与陛下有关。万望陛下为天下百姓着想,明察秋毫,莫被反贼的奸计蒙蔽。”

谢泰不置可否,又看了一眼纸上的文字,转而向贺延德道:“贺卿,她所禀之事,你可知晓?”

贺延德被谢缘觉的言行惊得一身冷汗,已后悔带她入宫,忙忙伏地向谢泰认罪,直到谢泰说出一句“你既不知此事那便罢了”,他才松了口气起身,继而皱眉向谢缘觉问道:“你说埋伏在华原的叛军是你的好友亲眼所见,你那位好友到底是谁?”

谢缘觉不便提及尹若游,只能道出颜如舜一个人的名字。

“颜如舜?”谢泰问道,“此人是什么来历?”

贺延德对她略有耳闻,当即回话,将自己了解的情况说出,随即提出自己的意见:“江湖之中真正愿意为国效力的忠义之辈,都早已加入铁鹰卫。而其余的,大都是一些愤世嫉俗的狂妄之辈,他们的心思难猜,并不一定与朝廷同心,陛下不能完全相信她的话啊。”

他所言,正是谢泰的想法。

谢泰对那些江湖人士没有任何好感,但看在谢缘觉往日所炼灵药确实颇有效果的份上,他决定不与她计较,沉声道:“你为国的忠心,朕已知悉。但谷郡之事,朕早已派人前往查探,并未发现你所说的情况。如若不尽早出兵,坐失良机,那才是悔之晚矣。”

谢缘觉道:“不知陛下是派谁查探?”’

谢泰脸色难看起来:“怎么,你难道还觉得朕派的人不够可靠吗?”

谢缘觉不否认:“此乃关系天下安危的大事,民女只希望陛下慎重考虑。”

谢泰冷哼一声:“你一个小女子懂得什么天下大事?纵然华原确有埋伏,如今朝廷已得知此事,出兵途中经过此地,只要小心谨慎,伏兵又有何惧?朕意已决,你不必再说。”

显然,无论情报真假,他是铁了心一定要出兵谷郡。

谢缘觉内心越发焦虑,双膝再次跪地,但背脊犹如青竹挺直,叉手施礼,目光直视谢泰,更急切地道:“即使不谈情报真假,只以常理而论,苍关天险,绝不可轻易放弃,坚守险要,持久疲敌,必不会有错。陛下切不可再执迷不悟,为贪图胜利而冒险轻进。”

“放肆!”谢泰再也忍不住,拍案而起,“你说谁执迷不悟?!”

天子一怒,极有可能血流成河,殿上内侍大臣纷纷伏身跪了下来,全身战栗不已。

唯有谢缘觉,情绪反而瞬间平静下来,静静地望着御座上暴怒的老人,脑海中却闪过她自重回长安以后所遇到的每一名百姓的面容。她同样不愿再忍,不能再忍,泰然道:“近年来陛下骄傲自满,刚愎自用,歌舞饮酒,沉迷享乐,早已给大崇埋下祸根。朝堂风气既不正,百蠹皆出,如今大崇朝野上下早已是千疮百孔,皆为陛下之过,倘若陛下仍然执迷不悟,不肯悬崖勒马,天下危矣。”

自从魏恭恩起兵叛乱以来,确有不少臣子对谢泰进行规劝谏诤,甚至面刺谢泰之过,大多是说他识人不明,宠信奸佞,才导致今日祸端,他十分宽容大度地接受了这些批评。当然也有更加严厉的指责,说他怠惰朝政,不如从前励精图治,但都不曾否认他过去的圣明。像谢缘觉这般说什么“大崇朝野上下早已千疮百孔”,他还真是破天荒头一遭听闻,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呆滞。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谢泰呆了一阵,脸色渐渐发青,却同时笑了起来,哈哈大笑:“果然是无知女流。魏贼叛乱以前,我大崇从来都是国富民安,繁华兴盛,连三岁小儿亦知‘永祐盛世’之名。叛贼可恨,然则只要尽早剿灭,天下自能安定,恢复往日祥和。”

“大崇盛世,非陛下一人之力。”谢缘觉的语气一贯平稳,每说一个字,都把在场臣子都吓出一身冷汗,“陛下取之于民,可曾用之于民?”

“你大胆!”其中最为心惊胆战的还得是将谢缘觉带入宫中的宰相贺延德,他手脚发软,想不通一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小女子哪来的熊心豹子胆,能如此肆无忌惮,赶忙在圣人发怒之前开口,厉声斥责她的大逆不道,“陛下才是天下之主,自古及今,凡有清平盛世,不是天子之力,还能是谁之力?天下万民都应该感激圣人的恩德。你满口胡言乱语,真是荒唐至极!请陛下莫再听她大放厥词。”

谢泰气归气,怒归怒,但谢缘觉今日之言,他此前闻所未闻,对此倒有一分好奇疑惑,冷冷道:“你说朕取之于民,你且说说,朕向那些百姓取什么?”

谢缘觉的神色里不见一丝一毫的畏惧,目光清亮,从容回答:“自然是钱。”

谢泰冷笑:“钱?”

“陛下适才说‘国富民安’,可是国家之富,钱从何来?陛下即位之初,确实任贤用能,宰相却更换极为频繁,个个任期不过数年,是因为他们犯下什么大错吗?不,正是由于他们的贤良,他们的治国之道乃是休养生息,轻徭薄役,节俭以宽百姓,尽量避免干预民间,如此是满足不了陛下的。而尚知仁这等不学无术之辈,深得陛下宠信,居相位十余年,则正是由于他极尽聚敛之能事,能有无数种方法为陛下压榨民间,搜刮钱财。除尚知仁以外,数年前贺延德出现在陛下眼前,能迅速得到陛下赏识,平步青云,亦是因此缘故。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为贤臣所不耻,偏偏又是陛下所需要的。”

数月前,谢缘觉对于这个问题,还有深深的不解,为此她问过抵玉,可惜仍未能得到答案。

直到与凌岁寒共同巡逻的那段时间,她走遍长安各街各坊,主动与无数百姓交流接触,主动询问他们的生活,询问民间这些年来的变化,终于逐渐得到答案。

她自己寻来的答案。

越是所谓的盛世,越是需要钱。

以本朝为例,大崇开国初期,长安官僚数量不过六七百人,然而永祐盛世时期,京官人数已达两千六百余人,各地官员总数更是有一万六千余人,还不算那些骄奢淫逸的皇族宗室子弟与显宦权贵之后,这些官费开支就是一笔大数目。何况谢泰好大喜功,热衷战事,那养兵费用显然是一笔更为恐怖的支出;再加之他向来贪图享乐,喜好排场,不消说,大崇的国库必定早已是入不敷出。

“陛下的盛世,是天下万民供养出来的。然则国虽富,民不安,不是天下万民应该感激陛下的恩德,而是陛下应该感激天下万民的付出。”

当然,不止一个谢泰。古往今来,所有的帝王,无一例外,都在剥削着天下万民。

真正的“国富民安”是从来不存在的。

或许再过千年万年,这个人世能有一场天翻地覆的改变。但现如今,只要君王存在,那么“国富民安”绝不存在。

谢缘觉十分清楚,她可不是什么天下第一聪明人,她都能想通这一点,那么这世上一定还有许多人早在她之前已想通这一点。只不过这种话,从来无人敢对皇帝说,说出来十有八九是杀头的罪名。

曾经的谢缘觉很是惧怕死亡。

哪怕今日在进宫之前,她也并未打算惹怒谢泰,自寻死路。可是谢泰既已下定决心出兵谷郡,长安必然陷入叛军之手,届时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她能视若无睹,在战火之中只顾着寻找延长自己寿命的方法吗?而作为罪魁祸首的谢泰又凭什么不用接受一点惩罚?

今日她在大殿上的这一番话,应该会流传宫外。她没有能力处置他,可至少她要把他的罪过说给世人,说给天下万民。

既然自己迟早是会死的,能够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