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岁寒明白她的意思,正色道:“过些日子,待你身子稍好些,我们便下山去秀州净意庵走一趟。若能查明菩提心法的来历秘密,说不定就能助你突破第九层大关。”
谢缘觉对这个提议不置可否,沉吟道:“可是如今天下战火仍未平息……”
凌岁寒打断道:“只有你的病痊愈了,我们才能有更长的时间,去做更多该做的事。”
山风拂过,带着初春特有的清冽,谢缘觉侧头凝视着身旁人执着坚定的眼眸,半晌颔首道了一声:“好。”
第215章云阁谁闻蝼蚁泣,朱楼算尽焚江湖(一)
转眼已是二月,山中桃花渐次绽放,将整座桃花山染成一片绯红,谢缘觉的身体总算有了些起色。
慕荷对此既感欢喜又觉怅然,这大半个月来,谢缘觉养伤期间没少指点她医术药理,如今见谢缘觉等人准备启程,她不由得生出几分不舍来。
临行前日,谢缘觉最后一次为慕荷讲解医理,末了忍不住道:“其实你天资甚佳,若能得遇明师,将来必成大医。”
“我何尝不想呢?”慕荷叹道,“可这方圆百里,除我之外再无一个大夫,若不是曲前辈留下的那本札记,我连这点皮毛都学不到。”
这般情况,显然不止杜家河独有,不止桃花山一带村镇独有,大崇疆域辽阔,不知还有多少穷乡僻壤求医无门。谢缘觉思索了一会儿,忽然问道:“你少时初读那本札记时,也觉得艰深难懂么?”
“自然难懂。”慕荷想也未想就点头,“当年每句话我都要反复琢磨许久,才能勉强领会。村里别的乡亲读不懂它,索性就弃了。许是我天生就对医药感兴趣,虽艰难,却也从中品出几分趣味,这才坚持至今。”
谢缘觉仍是不解:“你觉得它难在何处?”
慕荷挠了挠头,一时语塞:“就是……处处都难懂啊。”她比划着双手,却不知该如何说明白这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处。
“可这些不都是最基础的医理吗?曲师姨所书已算浅显。”
颜如舜正在屋中一旁收拾行囊,本未参与她们的对话,听到此处,还不待慕荷回答,她已先抬起头来:“你好奇此事?”
谢缘觉颔首。
“那札记我前几日也看了两眼,医理深浅我不便评判,只是……”颜如舜笑道,“那行文未免过于咬文嚼字,寻常百姓读来自然费力。”
谢缘觉疑道:“咬文嚼字?”
“我幼时也不识字。”颜如舜说起往事时总是轻描淡写,仿佛在聊今日天气,“直到十五岁那年与阿母和解,她才教我认些字,但也仅仅是认得几个字罢了。那会儿我偶尔去书铺看书,越是文采斐然的大家之作,越是读得我头疼,倒是那些带图的话本子颇让人觉得有意思。识字与知书,本就是两回事。”
谢缘觉的显赫出身确实令她很难考虑到这一层,但她如今毕竟行走民间已久,经颜如舜这么稍稍一解释,她顿时豁然开朗,随后略作沉思,便忽地提笔蘸墨,在纸上勾勒出一株草药。
“你认得此物么?”她将画递给慕荷。
“这不是我的名字吗?”慕荷只看一眼就笑出声来,赞叹道,“谢娘子你真的好厉害,不仅医术精湛,连画技也这般传神。”
“你若喜欢,便留作纪念吧。”谢缘觉语气淡然,却在稍稍沉默后,道出最郑重的承诺,“如果我能活下去,过些年我定会再来杜家河,带一本你们都能读懂的医书来。”
翌日拂晓,她们辞别杜家河村民,下山径直往秀州方向行去。
一路上,颜尹凌三人轮番驾车,而谢缘觉独坐马车之中,闲来无事,遂执笔在纸上写画不休,画的都是些草木药材。这日黄昏来临,她们错过了宿头,谢缘觉体弱不宜露宿郊野,颜如舜与尹若游遂前往附近打听有无住处,凌岁寒则在小树林中生起篝火为她取暖。
残阳渐隐,火堆愈发明亮。颜如舜二人归来时,带回消息:“前头不远处还真有个驿站。”
凌岁寒闻言一喜:“在哪里?我们这就动身。”
尹若游接着道:“但那驿站已被兴平王及其部众占作行营,寻常百姓必定是进不去了。”
谢缘觉不由微愕:“我三哥?”
自谢慎登基后,册封长子谢钧为太子,第三子谢铭为兴平王,此事天下皆知。
“你要去见他吗?”颜如舜问。
“梁守义伏诛这等大事,也是该让朝廷知晓。”
这是要见谢铭的原因之一,而原因之二,却是在谢缘觉的诸多兄长中,与她关系最为亲厚的正是这位三哥谢铭。自谢缘觉年少离家,他们兄妹至今未再正式见过,今日突然听见谢钧的名字,自然令她心头不禁泛起几分思念。
但她们决定只见谢铭一人,避开其余官兵,趁着夜色悄无声息潜入驿站。然则谢铭居所外侍卫把守森严,她们四人遂施展轻功绕到了屋后一扇窗户边,颜如舜刚要推窗入内,只听屋里恰巧传来一声压抑着怒意的质问:“赌气?哼,你们当我所作所为,全是为了与圣人赌气吗?!”
“殿下息怒!小人只是转述太子殿下原话。”一个惶恐的声音急急忙忙道,“还望殿下看在太子的面上,千万三思,莫要冲动啊。”
颜如舜和尹若游不约而同侧头瞧了瞧谢缘觉,以眼神向她询问那与谢铭对话的男子究竟是谁。
“此人是大哥心腹,当初长安大乱前夕,我因进谏被太上皇下狱,便是此人奉大哥之命前来狱中打点照看我。”谢缘觉一边解释一边疑惑,却不知大哥今日又派此人与三哥传了什么话,竟惹得三哥如此动怒。
谢铭沉默良久,继而长叹一口气:“大哥的苦心,我自然明白。只是……旁人不知我也就罢了,难道连大哥也不懂我么?如今山河破碎,两京仍未收复,圣人却已亲近小人,偏信谗佞,这般所作所为与当年太上皇有何区别?如此下来,这天下何日才能重现太平?我向圣人进言,不过是为国分忧,并无半点私心。”
这番话未免有些大不敬,对面那人听得冷汗涔涔,垂首不敢应答。
“罢了,待会儿我会亲笔给大哥修书一封,你带回去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