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
李世民让人将温禾从被窝中拽了出来,然后带着他和四小只,绕着葛家庄跑了一圈。
回来的路上,恰巧遇到了满面憔悴的葛大兵。
他带着不少人,特意在这里等候着。
“见过李郎君。。。
赫连曜站在那片荒凉的戈壁之上,望着远方天际线处缓缓升起的朝阳。他的身影在晨曦中显得有些模糊,仿佛随时都会随风而去。然而,他依旧坚定地站立着,如同一尊不朽的雕像。
自从封印狼域之后,他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赫连曜了。他的身体里流淌着狼域的力量,与天狼印融为一体。这让他拥有了超凡的能力,却也意味着他无法再真正回归人世。他成了这片土地的守护者,成了传说中的“影守”。
星辉城的方向传来马蹄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赫连曜微微侧头,便看见一队身披轻甲的唐军骑兵正疾驰而来。为首之人正是张子安。
“赫连先生!”张子安策马奔至近前,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末将奉赵大人之命前来请示,西域边境近日有异动,是否需要加强戒备?”
赫连曜点了点头,目光深邃:“狼域虽已封印,但人心未定。阿史那贺鲁虽被擒获,可西域诸国之中仍有不甘心者。你回去告诉赵文远,让他们做好准备。”
张子安抱拳道:“属下明白。只是……先生为何始终不愿回长安?陛下一直惦记着您。”
赫连曜沉默片刻,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我已不属于长安。我的使命,是守护这片边疆,直到狼域彻底消失。”
张子安还想说什么,却被赫连曜抬手制止:“去吧,别让敌人找到机会。”
张子安深深看了他一眼,最终还是点头应下,翻身上马,带着队伍迅速离去。
赫连曜目送他们远去,转身望向那片无垠的大漠。他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
与此同时,长安皇宫内,太极殿中气氛凝重。
李世民端坐龙椅之上,手中握着一封密报,眉头紧锁。房玄龄、魏征等人立于殿下,神色各异。
“陛下。”房玄龄上前一步,“据星辉城传来的消息,赫连曜已与天狼印完全融合,成为封印的一部分。但他也警告说,狼域并未彻底消亡,只要世间还有贪婪与仇恨,它就有可能再度苏醒。”
李世民缓缓合上奏章,沉声道:“赫连曜果然没有看错。朕原本以为西域之战已经结束,没想到这只是开始。”
魏征皱眉道:“陛下,若真是如此,我们该如何应对?难道要时刻防备狼域卷土重来?”
李世民站起身,负手而立,目光深远:“赫连曜曾言,封印狼域的关键不在武力,而在人心。唯有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天下太平,才能真正遏制狼域的复苏。”
长孙皇后轻轻点头:“陛下圣明。如今大唐国力强盛,若能以仁德治国,必能让四海归心。”
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匆匆入殿,跪地禀报:“陛下,吐蕃使者求见!”
李世民微微一怔:“吐蕃?他们这个时候来做什么?”
房玄龄低声道:“恐怕与西域局势有关。吐蕃素来觊觎河西之地,若趁机染指,恐生变故。”
李世民沉思片刻,随即下令:“宣吐蕃使者入殿。”
不多时,一名身穿藏袍的男子步入大殿,躬身行礼:“吐蕃赞普遣臣前来,拜见大唐皇帝陛下。”
李世民淡淡一笑:“吐蕃赞普有何贵干?”
那人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精光:“赞普听闻大唐已平定西域叛乱,特遣臣前来祝贺,并愿与大唐修好,共御外敌。”
李世民微微一笑:“吐蕃若真有意修好,朕自然欢迎。不过,朕也希望吐蕃能够遵守盟约,不得擅自出兵侵犯我大唐边境。”
那人连忙拱手:“陛下放心,赞普早已下令,严禁将士擅动干戈。”
李世民点头:“很好。既然如此,朕便允你两国通商互市,互通有无。”
那人喜出望外:“多谢陛下恩典!”
待吐蕃使者退下后,魏征低声问道:“陛下,吐蕃此举恐怕另有图谋。贸然与其通商,是否会助长其野心?”
李世民摇头:“赫连曜曾言,战争并非解决之道。若能以德服人,以利相诱,反而更能稳定边疆。朕相信,吐蕃若是识时务者,自会明白何为真正的利益所在。”
房玄龄沉吟片刻,道:“陛下所言极是。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微臣建议派遣密探前往吐蕃,监视其一举一动。”
李世民点头:“准奏。此事交由你二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