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这日,北边传来紧急军情,羯族大举进犯,已连破三城。大玘二十万边军折损过半,大将军闻复及其长子闻朔平殉国,次子闻朔定死里逃生,却也断了一臂,身受重伤。军中现由闻复生前的部下李嵩主事。
闻明月听闻噩耗,当场吐血昏迷。
皇帝为此焦头烂额。他之前虽对闻家在军中的势力有所忌惮,把闻明月召进宫中名为保护云遥,也有削减闻家在军中的势力的用意在。可到底闻家人骁勇善战,这么多年结结实实地将羯人挡在关外。现如今闻复战死,两个儿子一死一残废。李嵩此人勇猛有余,智谋不足,根本不是能扛大旗的料,边关无良将,大玘危矣!
朝堂上。
皇帝:“边关战事告急,堂下武官一百余人,竟无一人为朕分忧?”
众臣面面相觑,皆低下头一言不发。闻家人个个英勇无匹天生将才,此番却也两死一伤,他们去了,焉有命回?
皇帝:“王颉?”
被点到名字的男人忙跪地出声道:“回皇上,臣年迈体衰,恐无法担此重任……”
皇上:“韦照麟?”
韦照麟跪倒在地:“回……回皇上,微臣年纪尚轻,实……实在不足以担此重任……”
皇帝怒极反笑:“五十岁便已‘年迈体衰’,三十好几却‘年纪尚轻’,你们倒是说说,什么年纪合适?”
底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低头不语。
皇帝猛拍了一下龙案,怒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朝廷每年数以亿计的俸银和禄米,养着的,却尽是些尸位素餐之辈!”
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皇帝突然捂着胸口一阵咳嗽,大臣们忙七嘴八舌地求皇帝息怒。
皇帝喘了几口大气,挥开内侍道:“朕再问一次,哪位爱卿愿意披挂上阵,斩胡贼于马下,扬我大玘国威?”
“皇上,臣以为,已故闻大将军幺女,振武将军闻明月或可一试。”有个大臣出列道。
“啊,对对对!臣附议!闻小将军天生将才,从军三年来战功赫赫,此番定能不负皇上所托!”说这话的是韦照麟。
皇帝扫了他一眼:“三十好几你说自己年龄尚轻,闻明月年方二十四,你倒是大力举荐。”
当着满朝同僚的面被皇帝讥讽,韦兆麟臊得面红耳赤,垂头不语。
皇帝又怎么会没想到派闻明月去?可闻家的状况已说得上惨烈,此时再把闻明月派往前线,要他怎么开得了这个口?
说曹操曹操到,太监来报说闻明月在太和殿外求见。
皇帝面色一喜:“快宣!”
“宣——”
面色苍白的闻明月在众人的目光中走进殿内:“末将参见皇上!”
“爱卿免礼。闻爱卿,朕听闻你昨日吐血昏迷,现下身体可还好?”
闻明月垂眸:“臣无恙,谢皇上关怀。”
“闻大将军和闻少将军之死,朕甚感痛心!朕欲追封闻大将军为镇国公,追封车骑将军闻朔平为武平侯,封卫将军闻朔定为定远侯,爱卿意下如何?”
“谢皇上恩典。”闻明月眼眶红红的,抱拳正声道,“末将自请前往边关,杀退羯人,夺回我大玘城池!”
“这……”皇帝一声叹气,“你父亲与长兄皆已殉国,叫朕如何忍心再将你派往前线呐!”
“闻家从不出贪生怕死之辈!二哥断臂依旧坚守在前线,明月身为闻家人岂能躲在后方安享太平?恳请皇上恩准!”
皇帝等的就是这句话,当下一拍龙案:“好!卿此去若能大捷,朕定重赏!”
“末将不求赏赐,惟愿长枪满饮羯人血,祭我大玘十万军!”
“好!好一个满饮羯人血!来人,拿笔来,朕要亲自拟旨!”
闻明月跪在地上一直低着头,直到皇帝在圣旨上书写完毕,盖上印章。
太监手举圣旨大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边庭羯人猖獗,掠我城池,杀我百姓。兹任命振武将军闻明月为骠骑将军,领精兵十万,不日前往边关,威震夷狄,扬我国威!钦此——”
“臣,领旨!”
闻明月拿着圣旨走出太和殿时仰头望了望天,而后一步步走下殿前的汉白玉雕龙台阶。
走到裕和石桥上时,有人叫了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