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使韩道治带着众人向姬安行礼,也是图国的礼仪。随后再一一向姬安介绍每一个人。
姬安主要关注的人,自然就是他们的皇叔皇甫雄、皇弟皇甫烈,和孙家的小官。
皇甫雄长得虎背熊腰、魁梧彪悍,完全符合姬安对草原民族的想像。衣服紧贴在他身上,都能感觉到他似乎用力一撑就能把官服都撑开。
皇甫烈虽然没有皇甫雄那么夸张,但也是高个宽肩,同样能感受到衣服下的肌肉形状。而且他年轻,还长得相当英俊,有一种野性的帅气。
姬安目测他和上官钧身高相仿,在姬含思的几个候补攻当中,是少见的大高个。又联想起奥多塞对身高的在意,难怪两人一言不和就呛起来。
至于孙奇超,就是明显的文官身量,和姬安差不多,在这群图国人中算是个子矮的,还被衬得挺秀气。姬安猜测他会不会是有盛人的血统。
韩道治最后奉上图国新帝的国书。
姬安接过,给众人赐了座,这才展开看。
一边看,一边都能感觉有道目光扫来,像是刀子在自己身上刮。
姬安暗暗抬眼,发现是皇甫雄。
倒也符合先前师晟禀过的情报。要不是皇甫烈的心思在等下的比试上,说不定现在就是两把眼刀子盯着自己刮了。
姬安心中一笑,状似无觉,淡然地继续看。
这份国书显然是中途快马回去换过,里面对先帝过世表达了哀悼,也对姬安继位表达了恭贺。最后提出,愿两国永结睦邻之好,而图国地贫人少,需要大盛友邦多多相帮,因此要求将岁币增至三十万贯。
姬安看完,合上国书,示意人递给上官钧。
跟着就看到皇甫雄的眼刀子往上官钧那边刮。
第42章谈判创造突破口
上官钧正展开国书看,姬安就想和韩道治先说几句场面话。
却在这时,皇甫雄开了口:“盛国的陛下年纪是小了点,看份国书还得两人一同看。”
他声音又粗又响,在殿中清晰地传开,尽管带着口音,却也不难听得明白。
姬安便看到韩道治面上现出尴尬之色,使团里有人低下头,也有人扭曲着嘴憋笑。
正如大盛会在图国安插探子一般,图国必然也会往大盛派人。机密的事不一定能探听到,但上官钧权倾朝野这种京城内尽人皆知的事,肯定能知道。
当然,反观大盛这边,鸿胪寺的几位官员都露出了愠色。
上官钧放下国书抬起头。
不过姬安抢先一步,云淡风轻地笑道:“朕年纪是轻些,不过我们大盛人普遍活得长,朕坐江山的日子还长久着。
“倒是朕听说,贵国的许多位陛下都没过半百之数,现今那位陛下该多珍惜些日子了。还有柱国将军你,也快四十了吧。”
几句话一出,大盛的官员就有人忍不住漏出低笑声。
图国人则是都愣了愣,反应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姬安话里的意思,顿时面色各异。
皇甫雄自然是气得脸色涨红:“大盛陛下什么意思!”
姬安摆出一副无辜表情:“朕是说,贵国如果愿意,可以派遣一些医官来我大盛学习交流。”
皇甫雄嘴巴动动,似是想说话又找不到合适的词。
韩道治赶紧打圆场,从下属手中接过一只匣子,捧着站起身:“这是我国陛下贺大盛陛下继位的礼物。”
殿中值守的一名羽林卫上前接过,打开略略检查,转递给郑永,郑永再捧到姬安面前。
姬安垂头看看,里面摆着两支粗壮多须的人参,还一些金闪闪的饰品。他没拿,只给郑永使个眼色,示意他收起来。
韩道治又说:“一点薄礼,实是惭愧。只是我国贫脊,比不得大盛物产丰富。我国陛下殷切地期待大盛陛下的相助。”
姬安笑笑:“大盛是家大,可也业大,那么多人指着朕养活。贵国突然要提岁币,朕得先和众臣商议商议。”
皇甫雄终于又找着机会,刺一句:“原来大盛陛下自己做不了主。”
姬安看他一眼,淡淡回道:“贵国没有体会过千万里幅员、数万万人口,的确很难理解我大盛君臣的难处。若朕之辖地、子民与贵国陛下一样,自然万事都不用多想。”
大盛官员再次漏出低笑声,皇甫雄也再次被气红脸。
其实图国的版图并不算小,至少超过大盛的三分之一了,只是地广人稀,人口的确比大盛差得远。加上他们要求加岁币的藉口是国贫人少,这时被姬安拿来说道,也不好做反驳。
韩道治只得再打圆场道:“陛下要与群臣商议如何调拨银绢,我等自然不会有异议。只是,眼看就要到寒冬,我国陛下还等着贵国的岁币买粮草过冬,希望贵国能尽早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