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事情的拨款在政事堂还是好通过的,毕竟宰相们都是士人,支持这个政策都能有个好名声。
姬安却说:“朝廷拨的钱主要是里面请管理员和杂役的工钱,和日常消耗的煤、水一类,应该用不了多少。我想在京中搞次募捐,凡出资的,刻在碑上立于馆中;凡捐书的,都上表彰榜;再另记成册,作为图书馆史传下去。”
上官钧听得一愣,但立刻又意识到——的确是个好法子。
光是支持政策都能留下好名声,更别说出钱出书的,而且还刻碑、张榜、记册,这差不多就是青史留名。只是捐钱就能有这样的机会,多的是人愿意捧着钱来求。
姬安还继续说:“至于在哪里开……到时看钱办事吧。”
又笑道:“要是有人能捐座宅子,就最省钱了。我可以直接用捐赠人的名字来给图书馆命名。”
上官钧听到这里,再次抬眼看过去。
不过姬安在低头织围巾,没有看到。
上官钧垂眼,遮挡住眸中思量,开口道:“这件事,陛下可否交给我办。”
姬安有些惊讶地抬头看他:“你愿意啊,那当然好啊。”
先前开放藏书阁,姬安也是和上官钧一起讨论规则,上官钧对藏书阁现在的运作很了解,交由他来办是最好不过。姬安先前没考虑他,只是觉得上官钧大概不喜欢操办这种琐事。
上官钧没抬头,一边摆棋一边回:“在京里办,虽说可以交给庄洵,但与文教有关,礼部知道了也可以插一手。”
姬安听到“礼部”,想起周广世,瞭然地点头:“那的确是大司马亲自来办最合适。”
上官钧出面,就能保证完全照着姬安的意思来,不会受到别处掣肘。
这时,上官钧转个话题说:“陛下可知道元宵节要带群臣在京中赏灯。”
姬安点头应道:“听说了。还有个什么花灯烟火比赛,我还挺期待的。”
上官钧这时才抬眼:“花灯与烟火的两样优胜者,有面圣的殊荣,陛下可知道。”
姬安再应道:“知道,我会给他们颁奖嘛,第二名就是你颁,第三名是启阳知府颁。”
这是先帝之时的惯例。
上官钧忽尔一笑:“那陛下可知道,除了颁奖,还要提一幅字。”
姬安顿时就停下动作,抬头看过去:“啊?”
上官钧:“代表陛下的祝福。”
姬安:“……”
他不由得皱起眉:“我的字……”
上官钧:“新年假期长,陛下可以赶紧想一想写什么,好好练练。几个字而已,能练出来的。”
姬安悠悠地叹了口气。
第92章岁除今年的最后一日,还能有好事
随着新年的临近,姬安最明显的一个感觉是——奏疏变少了。
到了年关,过年就是最大的事,连议朝和政事堂的气氛都变得平和又喜庆。
腊月廿九这一天,政事堂议事都彷佛带有团拜会的味道。
随后,姬安给各部门的朝参官都送了精美的桃符。这是宫中每年都会有的一笔固定支出,每年藏书阁都会新雕一版桃符来印刷。
姬安还额外给自己的“秘书团”和《大盛旬报》编辑部每人都送了一份,意外收获一波好感度。让姬安暗暗感慨还是给低阶官员送东西值,上回冬至送肥皂,收获的好感度也全是来自低阶官员们。
不过,再想到高阶官员们马上会给自己的香皂供献销量,姬安也就心平气和了。
时间终于走到腊月三十,岁除。
这天姬安起得和平常一样早,又是一次焚香沐浴,穿上那套层层叠叠的礼服。
岁除日第一件事,祭祖。
郑永和朱顺扶着姬安出殿,等在殿外的马车也是只比祭天时用的那辆次一等。
上官钧同样穿戴得整肃,候在车旁。
姬安走到车门边,看见上官钧的坐骑在,就说:“大司马这一身不太方便骑马,和我一同乘车吧。”
上官钧应声“好”,跟着姬安一同上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