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钧瞧见留在案上那篇画着画,随手拿起来看看:“新式纺车?”
姬安听见,凑过来看一眼,笑道:“对,脚踏式三锭纺车,效率能比现在的手摇单锭式提高两三倍。”
《旬报》一直在推广各种新器具,上官钧原以为这也是姬安从百宝囊中拿出来的新品,不料还在图边看到发明者的名字。
还是一串好几个名字,看着都像是女子。
如果是姬安拿出来的,发明者会写“佚名”。像这样有确切名字的,该是真有那些人。
上官钧颇为诧异地问:“这纺车是向《旬报》投稿的?没递送工部吗?”
姬安伸手指向发明者那列的第一个名字:“你猜猜是谁。”
那名字是——李善儿。
上官钧想过片刻,抬眼看来:“李太嫔?”
姬安笑着点头:“还真给你猜中了。”
李太嫔自从带着宫女们纺羊毛线不久,就开始琢磨改进纺车。
姬安本来是打算要把新纺车拿出来的,见她有这个想法,就等了一等。
或许历史的发展总有相似之处,最近李太嫔带着几名宫女终于改进出了相似的纺车。
上官钧看完,建议道:“陛下要不要加上工部对此纺车的奖赏,也可激励民间向朝廷上报新器具。”
姬安:“对哦!二郎提醒得好。”
说完,提笔在纸上加了一行字。
第155章岭南可能那儿的山很多都这样
这日中午,李全喜拎着装饭菜的竹篮来到南货铺,在门口探头张望。
铺子里有客人,两个夥计正在招呼。鲁常胜坐在角落发呆,没瞧见他。倒是柜台后的罗天瑞发现了,笑着向他招招手。
李全喜走过去,带着腼腆的笑小声和罗天瑞问好。这下鲁常胜也发现他了,连忙起身过来。
罗天瑞夸了李全喜一句:“常胜啊,你这弟弟真是听话能干,日日给你送午饭。”
鲁常胜不好意思地回道:“天太热,干娘怕饭菜放坏了。待天冷些我就自己带,不让他再来铺子里打扰。”
罗天瑞笑道:“没事,这有什么打扰的。你快上去吃吧,挨着窗有风,凉快些。”
鲁常胜道过谢,和前几日一样,领着李全喜上楼去。
楼上两间屋,一间现在是两个夥计住,另一间当小库房堆放些货。鲁常胜和李全喜坐到桌边,李全喜打开篮子上的布,往外拿饭菜。
一大碗糙米饭,和一大碗青菜。
鲁常胜却蹙了下眉头:“不是和干娘说过,煮粥就好,不用煮饭。”
李全喜笑着劝他:“奶奶说了,现在全家就指着你赚钱,得让你吃饱才有力气干活。晚上那餐已经是粥了,中午得吃饭。她算着钱呢,你就吃吧。”
鲁常胜不好在上头待太久,只得端碗拿筷吃起来,边吃边说:“其实也没多少活干,耗不了什么力气,比以前轻松得多。”
李全喜听他这么说,也好奇道:“这几日我来送饭,都见你坐角落,不用招呼客人吗?”
鲁常胜:“客人零零散散地来,两个夥计基本就够了,再多一波客人也还有罗掌柜。我这几日就是帮着擦货架和洒扫,早晚搬一下楼上的货。哦,还有今日来了辆车送货,要搬到楼上。”
李全喜转转眼珠,小声说:“这怎么听着……不像缺人手的样子?这就点搬抬的活,两个夥计完全忙得过来吧,怎么还专门招你来。”
鲁常胜也低声回:“我也觉得,但又没看出什么异样。不过,好像说罗掌柜过段日子要南下收货了,怕到时两个夥计忙不过来?反正,先做着看看吧。
“要是那个朱员外有什么目的,总会显露出来的。而且,活少点我也好请假。这几日我已经打探得差不多,明日我请假去衙门登记,就可以去试试能不能往里头递消息。”
李全喜:“向罗掌柜打听的?”
鲁常胜:“哪能,下了工到外头转着打听的,还特意跑远了。”
李全喜又问:“请假方便不?要不还是我去吧,今晚你跟我仔细说说。”
鲁常胜:“没事,我每月有两日假。只不过这月是日结,人不在就没钱拿,我争取半日就回来。下月起休两日不影响月钱,再多请假才扣。”
李全喜有点诧异:“要是京里做活都这待遇,感觉挺好的嘛。等奶奶适应了,我也去找份活,多少能贴补点。”
鲁常胜说着话也吃得快,没一会儿就吃了个干净,和李全喜一同收拾碗筷进篮子,一边问他:“下午你还是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