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亩产说出来吓死人
李震士带着几个人来到种红薯的砂壤地边。
这里也是三亩,但又划分为两半。一半是按着种植手册上的肥水要求都伺候好的,一半是只供足水却肥料减半的。
李震士拎上镰刀和耙,看清地面标记,交代几人挖足肥那半边,自己则绕到少肥的那一头。
地表的红薯藤叶已经枯黄,李震士先用镰刀割掉一小片藤,接着拿耙小心地锄进地面浅层,拨开碎沙土,仔细观察有无红薯露出。
没几下,他就挖到了一窝,下耙更是小心。将四周围的土锄松,就干脆蹲下身,扯着藤根将整窝红薯拽出来。
李震士数了数,有七个。明显可看出个头大小不一,最大的一个都比刚才良田里挖出来的小一圈。但他扯下来放手里掂一掂,感觉同样挺压手。
这时,对面那一半也有人挖到了一窝,李震士起身走过去细看。
这窝也是七个,个头较为均匀,每个大小都和李震士手中的差不多。李震士也扯下一个掂掂,重量相差无几。
几人回忆着刚才良田里那红薯的个头,都异常惊喜:“还以为大小会差上一半,现在看,只要肥下够,差别没有那么大!果然砂壤也种得!”
李震士心中很高兴,但还是谨慎地道:“光看一个两个还不能下结论,得都挖出来比才算。”
只是,话音里的笑意却掩盖不住。
李震士叮嘱一下几人小心挖掘,自己也正要回去继续。却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引得几人都望过去。
片刻之后,一个穿着宫中内侍服的人在路边勒住马,翻身跳下。李震士对他有些印象,该是负责通传的内侍。
那内侍一边唤着“农学令”一边大步走来,到得近前,急声说:“李令,圣上唤你即刻进宫面圣!”
李震士身上还穿着方便下地的短褐,闻言扔开工具,双手在衣服下摆随意擦擦,同时回道:“我这就回庄子更衣。”
内侍连忙说:“不用换了,也不用回庄,就骑我这匹马回去!圣上让你越快越好!”
李震士听见这般急,就抓起刚才的两只红薯揣进怀中,几大步走到路旁,一边接马一边道:“我的驴在庄子里,内侍可骑它回去,顺便再给圣上带上两颗土豆和玉米。”
内侍应着好,催着他上马,直看到人骑马走了,才放下心来。
李震士一路跑马,进城门、过御街,直到皇宫南大门才停,跳下马来接受御卫检查,再疾步往永昌殿而去。
现在才进午时,李震士料想姬安刚开完政事堂的会,去到书房果然见到天子亲信内侍关忠。在关忠通报之后,跟着他一同进内间。
书房里不仅姬安在,上官钧也在,两人都在翻看着什么,地上还摆着几口装满纸的木箱。
李震士上前行礼。
姬安上下扫他一眼,笑道:“从地里来的是吧,快坐。关忠,给李卿上杯茶。”
李震士谢过座和茶,一路赶回来的确口渴得紧,也就不客气地灌下一杯。刚放下杯,发现关忠捧来一本册子,又连忙接到手中。
说是册子也不太准确,只有左上角缝过一针,将纸张都钉在一起不散开,内容则是他早先上呈姬安的冬油菜种植图解。
先前姬安批阅过冬油菜推广奏疏后,就先给了农学署冬油菜的种植手册,让李震士在江南挑几个地方,做好准备教导人种实验田。
经过河关那一番种植教导,李震士和众下属算是积累了不少教人的经验。他和下属们就根据种植手册一同改编出这份图解,力求不识字也能看懂,以便更好地辅助教学。
姬安翻看完,将图册放到桌上:“还好你们准备得早,我就早早让人先雕了版。这几箱是赶着印出来的第一批,总份数写在你手上那本的最后一页,你回去算算够不够用。若是不够,明日找人传个话,我让人继续印。”
李震士听到此,吃惊地问:“陛下的意思是……”
姬安:“江南两路遭水患,你该知道吧。”
李震士点下头,他还知道田守朴被紧急派往沧阴县上任了。
姬安:“我要在损失严重的那些县推广冬油菜,这样明春收了菜籽便可有收入,不至于要熬到秋收去。”
一边说,一边拿起一叠纸让关忠传过去:“这是后几期《旬报》要刊发的文章,详细写了此事,你回去慢慢看。”
李震士面色一肃,连忙问:“不知一共有多少个县?”
他最近都扑在皇庄上,朝议一直请假,对江南水患了解并不深。
姬安叹息道:“农学署的任务很艰巨——共十八个县。”
李震士听得心惊——十八个县,就是近九百个村!
姬安:“时间紧迫,你们是赶不及每个村都去了。我已发去通知,让各县做好准备,召集各村来县城领种之时一同听指导,过后你们再挨村查看。”
李震士应道:“臣回去就召集人,明日便出发,路上商议如何分派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