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给当日在睢园秋日宴上出席过的各书局老板递了拜帖,带着穆长青一家家拜访,没带作品只询问价格。穆长青问其缘由,穆宜华答道:“我心中属意陆阳书局,可又怕他们店大欺客,会给我们压价,先来拜访一圈了解一下市场行情。也让他们知道我有意入行。可若是带着作品,又太过正式,就怕人家掌柜的喜欢,诚心要为我们刊印,价格合意那就是两全其美;万一价格不合意,我们拒绝了,面子上实在不好过去,以后在书画行也不好混了。”
穆长青认真听着记在心中。二人转了一圈,最后拿上书画来到了陆阳书局门口。
陆阳书局在两浙路皆有分店,这是最大的也是最初的一家,董芳绪常坐镇店中。穆氏姐弟二人甫一进门便看见董芳绪拎着书页再同伙计说着什么。
伙计指了指他们,董芳绪这才看见,连忙迎上来:“哎哟,这不是穆娘子吗,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穆宜华对他的热情有些难以消受,但面上还是挂着笑容:“给您送生意来了。”
董芳绪笑着将他们请如雅间,嘘寒问暖,又问了汪其越近况。
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穆宜华拜访的每一个老板,都会通过她去询问汪其越,就好像在他们心中已经默认了自己与汪其越有了某种不可言说的秘密关系。
穆宜华浅笑了一下:“最近一直在忙着玉衡当的生意,汪老板那边很少走动,您若是挂念他,倒是可以邀请他出来喝酒叙旧。”
“哎哟,我同他哪有穆娘子同他亲近啊?我邀请他出来可能还不如穆娘子管用呢。”
穆宜华不想再搭理他,直接让穆长青把东西递上:“素来听闻陆阳书局书画刊印精良,广销江南,不知可有意合作?”
董芳绪看着他们递上来的书画微微一愣,说了一句“稍等”便看了起来。他并没有将故事看完,只是前后翻了翻,又看了穆宜华画的几张画,赞许地点点头:“这画是穆娘子所作,那这故事……”
“是我。”穆长青回答。
董芳绪眼中闪着光芒:“好文采啊真是好文采,这故事立意也好,人物也刻画鲜明,真是不错……穆娘子,是有备而来的呀。”
穆宜华笑道:“也不同您拐弯抹角,陆阳书局广布江南,造纸、雕版、印刷、装帧、售卖,你们都极有经验且受百姓认可。不是我们自夸,我与长青的实力您方才也看见了,若是我们的作品由陆阳书局刊印贩卖,我想……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董芳绪点头,又问:“以穆娘子的心智,必定不会贸然前来,会来我们陆阳书局,心中必然已经有一个想要的价位了吧?”
“有。但我们不想像寻常作者那般,书局出一笔大价钱买断,而后作品就与我们无关了。我们不要大价钱,您可以只给我们几十两银子便拿去,但是日后话本子的收益,我们要分成。”穆宜华毫不避讳地看着董芳绪愈加疑惑的脸,“您可能觉得若是同我们分成,您必定赚的少了,可那是在话本子卖得好的前提下。若是这本书收益不好,您是不是也没有花太多的钱来问我们买这个故事呢?”
董芳绪笑了:“你这个法子赚多赚少全凭故事好与坏,我觉得好并不一定百姓们就觉得好。我能靠着人情给你一个不错的价钱,但若是按你说的分成,百姓们不买账,你拿到的钱不一定会有我给你的多。”
“没有关系。”
“你对你们的故事很有信心?”
“是对董老板有信心。”穆宜华笑得灿烂。
董芳绪笑着点了点头:“不管什么法子,对我们陆阳书局百利而无一害。可穆娘子这份信心难得,便就按你说的办吧。”
穆宜华与陆阳书局签了合契,确是以整个明州城最令人满意的价格付了第一笔钱,日后则是五五分成。雕版印刷装帧都会找店里的老师傅,穆长青用了笔名叫万古生,穆宜华也改了个落款叫逢春客。
姐弟俩顶着喜气洋洋的两个名字,等待着《儿女英雄传》问世的那一天。
汪其越见她有意涉足书画行,便有意无意地在人前提起她的名字,一来二去,不少掌柜的知其画技了得,纷纷询问书籍插图绘画价钱。
穆宜华因此接了不少的单子,也给汪其越送去了几份薄利。
所见即所得,所得即所画,这是穆宜华一进翰林图画院便教授的道理。是以如今的她看着满页的插画要求,觉得非得出去采风不可了。
穆长青有些担心她,穆宜华摆手笑道:“客人说了,一定要画出兰亭真正的样子。人家给了钱我就得尽到力,兰亭就在绍兴,又不远。我几日便回来了,别担心。”
穆长青拗不过她,自己又有学业要忙,便先斩后奏地去找了汪其越。
汪其越二话不说便派了自家的马车和小厮跟着,说什么都不撤。
穆宜华没办法,只好带上盘缠干粮和笔墨纸砚,坐着汪家的豪华马车朝城门奔去。
夏日的明州天气多变,早上还艳阳高照,到了下午就狂风大作阴云密布。
“飓风快来了吧?”沿街的百姓望着天。
“许是雷雨吧,这大夏天的,真是够闷的。我还想着出趟远门呢。”
“哎哟,如今这时节可不能出远门啊!”
“怎么了?”
“北边儿打仗呐,最近我们这儿也不安宁。你不知道吗?最近城外流寇乱匪作祟,好像已经死人了。”
第107章
穆宜华被绑了。
她死活都想不到,一群人吹着风唱着歌吃着馒头,半路竟然杀出几个人拔刀就劫了他们的马车,还将他们五花大绑扔在地上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