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校长的语气是说笑性质的,尤其最后几句,不会给人受宠若惊感,却因为拿捏到位,也不会给人一种上位者故意在嘲讽的感觉,总之挺真诚的,能感觉到他是真的在夸奖。
江寻冬也不知道校长为什么会突然对他一个普通学生这么感兴趣,可能是因为心情好?
他的论文早已经过审,也早就被评为十大毕业论文,因为写得好,全班基本都看过他的毕业论文,就是宋老师的硕士生和博士生都看过,没几天就要答辩,也不存在什么保密不保密的。
而且说实在的,张校长也没说錯,真没几个本科生能把本科毕业论文写到他这种水平的。
他微笑道:“如果校长您看得上,我去打印一份。”
“好好好!你打印好了,直接送我办公室!”
几人在楼下分开,张校长美滋滋地去停车场,手机响,一看是白泱的电话,火速接上,热情道:“白先生啊!您说什么?行啊!没问题啊!我刚还和江同学说话呢,我回去叫他——不用?行行行……”
张校长的声音渐渐远去。
江寻冬没有立即回家,他去了趟校内的打印室。
打印过论文的都知道,哪怕你文档里面已经设置得极致完美,在打印时还是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格式错误,更何况是校外那些业务不熟练的打印室。
接近九点,校内打印室的人不多。
江寻冬的U盘都是随身带,他熟练地将U盘插进电脑,点了“打印”,站到打印机前等。
他的本科毕业论文写了8万字,比很多硕士毕业论文的字数都多,等了挺久才全部打印完。
一张张等的时候,他就仔细检查过,其中有五张的格式错误,他将这五张又重新打印一遍,确定再没有错误,打印店老板帮他用机器装订。
江寻冬生怕装得不好,始终看着。
老板装订好,反复检查几遍,一切都很好,他付了钱,又拿起那几张错误的,打算随手放进碎纸机。
老板看到,好心道:“你放那儿吧,我等下一起碎。”
江寻冬看到一旁还有很多废了的纸张,也没有多想,末班公交即将赶不上,他将自己的五张塞到里面,抱上打印好的论文出门、回家。
他刚走没多久,打印室最内的那台打印机后,闪出道身影。
胡斐看了看窗外远去的身影,又见老板背对他坐在电脑前忙,打印室里暂时就只有他一人,他大步走到废纸堆面前,颤抖着手迅速找出江寻冬那几张废纸,继而往自己的书包中猛地一塞。
第24章歹毒的白孔雀高贵霸总大明星X别扭作……
胡斐虽是现当代文学专業,与江尋冬的古代文学专業同属一个系,两个专業还有很多公共课重叠,大课是一起上的。
江尋冬每次上课都坐在基本没人坐的第一排,下课就走,要么去图书馆,要么回家,不怎么与人交流,他不认识胡斐很正常,胡斐关注他整整四年。
他早听说江尋冬的毕業论文是如何如何惊艳。
十大优秀毕业论文的竞争很激烈,全市有那么多大学,全校又有这么多专业呢,胡斐的毕业论文写得也很不错,是和江尋冬的论文一起提交上去参与评比的,但最终他们系只留下江寻冬这篇,还直接冲进前十大。
他一直好奇江寻冬的论文写得到底有多好,凭什么人人夸,宋老師也是讚不绝口,却又拉不下脸去找江寻冬要来看,刚刚他在最里面那台机器打印,江寻冬没有发现他。
拿走江寻冬的废稿,也是临时起意。
胡斐第一次干这种事,手还有些抖,他家在教职工专门的家属楼,就在学校隔壁,他冲回家中,躲在房间,迫不及待地将江寻冬的论文拿出来看。
看了没几段,他的心就凉了。
其实这五張废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头没尾的,是看不出论文具体的框架和内容的,但足以令他看清楚江寻冬的文笔与功底,最重要的是,仅是他看到的一千字的内容里,江寻冬有一段文献引用自古籍《小香园记》。
《小香园记》是雍朝一本杂记类书籍,作者都是佚名。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这本书小众到在所有搜索平台,打这四个字,都看不到几条消息。
压根就没几个人知道还有这么一本书,胡斐之所以知道,也是因为他母親是学校古籍馆负责人,在他小的时候,有位华裔收藏家,临终前将这本书无偿捐赠给申海大学古籍馆。
这也是全球唯一的一本《小香园记》,就是如此珍贵的书,也不是雍朝原版,而是一百年前周朝某位翰林的手抄本,就这样,已是极为难得。
这种只有一本的古籍都会特别记录在册,他母親会定期检查,作为家人,胡斐自然清楚,他也看过这本书。
《小香园记》收入申海大学古籍馆后,便由申海大学出了复刻版,可供学生在古籍馆的专属读书室借阅,不可外借。
即使如此,至今十几年过去,这本书被借阅的次數加起来不超过十次。
胡斐没想到,江寻冬知道,并且看过《小香园记》,还把这本书的内容引用到他的论文里,还写出如此精妙绝伦的论述,江寻冬怎么就能由如此平凡的一段笔记,引申出这么多的见解?
他当初看《小香园记》时,怎么就没想到还可以这样?
江寻冬又是在古籍馆检索多久,才能从浩瀚的书海中,翻找到《小香园记》,他的阅读量又到底是可怕到了何种惊人地步?
胡斐伸手抱头,浑身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