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带着古人穿回现代 > 第九十七章 夫人游世界慈善无疆界(第2页)

第九十七章 夫人游世界慈善无疆界(第2页)

萨拉翻译:“她说…送给美丽的夫人…谢谢…让妈妈能在家工作,陪她…”

柳氏的心仿佛被最柔软的东西触碰了一下。她脸上的职业化沉静瞬间融化,蹲下身,视线与小女孩齐平。她郑重地接过那条粗糙却充满童真的小项链,仔细地戴在自己纤细的手腕上,塑料彩条与她那价值不菲的腕表形成了奇特的对比。

“谢谢你,亲爱的,”柳氏用她能想到的最温柔的语调说,轻轻握了握小女孩的手,“这非常珍贵。告诉妈妈,她很棒,你也是。”她示意艾米莉拿来一盒随身携带的、包装精美的“玉馔阁”中式点心(特意选择不易腐坏的种类),送给小女孩。

看着小女孩抱着点心盒子,像只快乐的小鹿般跑回妈妈身边,柳氏站起身,阳光照在她手腕上那条色彩跳跃的塑料项链上,也照进她深邃的眼眸深处。那里面,有作为决策者的冷静审视,也有作为女性、作为母亲最本真的动容。

旅途辗转,从东南亚吴哥窟旁致力于保护濒危石刻技艺的工匠合作社,到中国西南雷公山腹地由WGF资助、传承苗绣并带动留守妇女就业的“指尖上的彩虹”工坊,再到世界屋脊西藏林芝地区,支持藏医藏药古籍数字化和可持续采集种植的项目点……

柳氏的脚步踏过不同的经纬,接触着不同的肤色与语言,经历着迥异的气候与风景。她不再是那个初到现代、被扫码支付弄得晕头转向的深闺夫人。她越来越习惯于长途飞行的颠簸,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即时翻译软件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深度沟通,对项目报告中的数据和田野调查的细节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观察、疑问和思考:某个项目点的财务透明度是否足够?某种传统技艺的传承是否面临断代风险?资助模式是否需要根据当地实情进行微调?

冷静、高效、务实,这是她展露给外界的形象。但在那些不为人知的时刻,在深夜下榻的酒店房间,或是颠簸的越野车后座,她会翻看手机里“谢家大本营”的群聊。看到谢镇山发来的他侍弄的小菜园里顶花带刺的黄瓜照片;谢砚秋汇报的“玉馔阁”新季度财报摘要和儿子小虎子新画的“全家福”(画风依旧抽象狂野);谢明玉分享的她融合敦煌藻井图案设计的现代壁灯被米兰设计周选中的消息;谢明轩吐槽青训营新人的“神操作”;谢明远发来的某贫困县小学古籍阅览室落成的剪彩照片;还有谢明哲一如既往简洁的“模型验证通过”……

看着这些烟火气十足的信息,柳氏沉静如水的面容上才会浮现出真切而温暖的笑意。家,是她所有冷静与力量的源泉,也是她跋涉万里、践行慈善的最终归依。她的慈善,不仅是为了回馈社会,更是为了守护这来之不易的、融入了现代血脉的“家”的安宁与荣光。

旅程的最后一站,西藏林芝。海拔已近3000米。

高原的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下来,天空蓝得惊心动魄。柳氏拒绝了项目组安排的氧气瓶,只穿着轻便保暖的户外装,步伐稳定地走在通往一座古老藏医学校的碎石坡道上。寒风凛冽,吹拂着她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发髻,脸颊泛起自然的红晕,呼吸略快,但眼神依旧清明专注。

学校的经堂古老而肃穆,阳光透过高窗,在斑驳的壁画和空气中飞舞的微尘上投下道道光柱。几位年长的藏医大师和年轻的学徒盘腿坐在卡垫上,中间摊开着几卷颜色深暗、边缘磨损的古老羊皮卷,上面是密密麻麻的藏文和手绘的草药图案。空气中弥漫着酥油茶和藏药特有的混合气息。

WGF资助的项目负责人,一位戴着眼镜、皮肤黝黑的藏族学者多吉,正用藏语夹杂着汉语,激动地向柳氏介绍:“柳女士,看!这就是我们刚完成数字化扫描的《四部医典》的《后续部》珍稀残本!这部分关于高原特有珍稀药材‘塔黄’的炮制和使用记载,比通行版本详细得多!数字化保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结合现代植物学研究和生态评估,我们在尝试建立‘塔黄’的可持续轮采计划和人工抚育基地,这样既能保护濒危物种,又能确保藏医药的传承不断……”

柳氏凝神细听,目光扫过那些承载着千年智慧的古老文字和图画,又落在旁边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清晰的高清扫描图像上。她蹲下身(这个动作在高原让她微微眩晕了一下,但迅速稳住),小心地没有触碰羊皮卷,只是仔细地辨认着上面繁复的字符和描绘的植物形态。

“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至关重要。”柳氏的声音在空旷的经堂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高原赋予的一丝沙哑,却异常坚定,“古籍里的智慧是宝藏,但绝不能以涸泽而渔的方式索取。基金会支持你们的数字化和生态研究,核心目标就是找到这个平衡点,让这份古老的智慧,既能继续守护高原人民的健康,又能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她看向多吉,“项目组提出的建立‘藏医药资源动态监测数据库’和‘社区共管保护地’的方案,我看过了,方向是对的。基金会会确保后续资金到位,你们需要细化执行方案,尤其是如何让周边牧区群众真正参与进来并从中受益。”

她的指示一如既往地切中要害,既尊重传统,又强调科学和可持续,更着眼于社区发展的长远利益。多吉和几位老藏医频频点头,眼中充满了感激和信服。

走出经堂,站在高高的坡地上远眺。脚下是蜿蜒的尼洋河,像一条碧绿的绸带铺展在谷地,远处是连绵起伏、覆盖着皑皑白雪的雄伟山峦,在纯净的阳光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劲风呼啸,吹得人衣袂翻飞。

艾米莉拿着卫星电话走过来,低声道:“夫人,谢总(谢砚秋)的电话,说是有急事。”

柳氏接过电话,脸上因高原反应和寒风带来的红晕尚未褪去,眼神却瞬间切换回那个掌控全局的女企业家。“砚秋,什么事?”

电话那头,谢砚秋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带着一丝凝重,但更多的是沉稳:“妈,我们监测到,之前被我们打垮的‘古韵堂’那几个残余股东,最近和一家背景不太干净的海外资本搭上了线,似乎在东南亚注册了个新壳公司,名字叫‘东曦既驾’。他们动作很隐秘,但资金流向有点可疑,像是要卷土重来,目标可能还是我们,或者…想从基金会资助的某些脆弱文化项目下手搅局。”

高原的风在耳边猎猎作响,远处的雪山沉默矗立。柳氏握着电话,眼神锐利地扫过脚下壮丽而脆弱的山河,再看向经堂里那些承载着人类智慧火种的古老羊皮卷。

她没有丝毫慌乱,只有一种历经惊涛骇浪后的绝对冷静。嘴角甚至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那并非轻蔑,而是棋逢对手的沉着。

“知道了。”柳氏的声音透过风声,清晰而平稳地传入话筒,如同磐石,“把详细资料,包括对方新公司架构、可疑资金路径、可能关联的东南亚项目点,全部整理好发给我。通知基金会监察部和法务部负责人,启动‘清源’预案的前期信息收集和分析。告诉他们,我三天后回总部。”

她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那亘古的雪山,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跳梁小丑,不足为惧。我们该做什么,继续做什么。根基深厚了,就不怕风吹。慈善的疆域,无远弗届,更不容玷污。让他们放马过来。”

挂断电话,柳氏将卫星电话递给艾米莉。她独立于猎猎风中,身影挺拔。手腕上,那条来自内罗毕贫民窟的彩色塑料小项链,在高原炽烈的阳光下,折射出异常夺目、充满生命力的光芒。这光芒,与她眼中冷静睿智的火焰交相辉映。

脚下的路还很长,世界的需要无穷无尽,暗处的觊觎也从未停止。但柳氏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她的背后,是谢家凝聚的智慧与力量,是无数像玛利亚、多吉这样努力生活、守护传承的人们,更是她心中那份早已超越国界、种族的对“善”与“美”的执着信念。

她拢了拢被风吹乱的围巾,眼神坚定地望向更远的群山。

“下一站,”她对艾米莉说,声音融入呼啸的风中,却字字清晰,“按原计划,去牧区的流动医疗站。”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