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取名了?”空慧以为他是来讨名的。
“叫望舟,孩子小叔起的。”
空慧颔首。
孟春在腿上搓搓手,他看他爹一眼,探头讨好地开口:“大伯,我们想求你个事,望舟满月那天,你能不能带些小沙弥去给他念几遍金刚经祈福?也给我姐长个脸。你不知道杜家老两口可气人了,他们看不起我们孟家人,嫌弃我们是商户,连带也嫌弃我姐生的孩子。”
空慧沉思片刻,他开口说:“我安排一个弟子过去,带小沙弥就算了,人多,路费和席面开支不少。”
“目的就是让杜家多花钱,他们收了我们孟家给的嫁妆钱,用着我们的钱却看不起我们的人,世上哪有这种好事。我们就要给望舟大办满月宴,给他们找不痛快。”这话孟父来说。
空慧无奈摇头,“你啊你,还是这个脾气。”
他不想过多掺和俗家琐事,无意多劝,只明确地问:“你想好了?主意不改了?”
“不改。”孟父坚定地回答。
“行,我让慧明带些小沙弥跟你去。我就不去了,初一那日寺里有法会,我走不开。”空慧说。
“也行。”孟父见好就收,瑞光寺地位最高的和尚法号是一,接着是空,空慧在寺里是师父师叔师祖的辈分和地位,非寻常人能见,能请动他的非世家就是士族,他这个亲弟弟也没那个面子。
两人虽是亲兄弟,却没多少情谊,空慧出家的时候,孟天水还没出生。二十五年前,空慧能从瑞光寺的私产里昧下一块地给他,让他盖房设店卖纸钱和香烛做营生,算是佛心还没修出苗头。
孟春心里暗暗咋舌,他心想幸亏杜悯和顾无夏在山下绊了他一下,要是真让他孤身一人上来,他在他大伯这里估计要吃瘪。
孟父跟空慧又闲聊几句,他也坐不下去了。
“时辰不早了,你们下山吧。”空慧开口。
孟父立即起身,“你忙,我们不打扰你了。”
父子俩走出寺庙,两人站在山门前大吐一口气。
“我大伯不愧是高僧,在他面前我都不敢大声说话。”孟春嘀咕。
孟父不接话,“走走走,回去吃饭。”
*
五天后,孟春搭船去杜家湾,靠近渡口时发现杜悯也搭船回来了。两人在渡口相遇,他故意问:“杜三哥,回来帮家里干活儿啊?”
杜悯察觉到他的讽意,他心头微恼,但不跟他计较,他大大方方说:“孟兄弟,上次见面忘记跟你道谢了,多谢你来我家帮忙。”
他正儿八经地道谢,孟春觉得没意思,没了趣味,他也就不提了。
二人一同前往杜家,正好赶上杜家吃午饭,杜母见小儿子回来,笑得脸都要烂了,忙前忙后地端水递饭,把孟春这个正经的客人撂在一旁。
甑锅里没饭了,杜黎把自己碗里的米饭拨一半分给孟春,他纳闷道:“你咋又来了?干活儿没干够?”
孟春端着碗没吃,他笑看着杜父杜母,说:“我是来报喜信的,我大伯是瑞光寺的空慧大师,你们也都知道。他最喜欢我姐了,得知她生了,他打算派他的亲传弟子慧明大师带些小沙弥来给望舟庆满月,也让你们杜家在杜家湾长长脸。大伯,大娘,你们多准备六七席酒菜。”
杜父杜母呆住了。
杜黎嚼着嘴里的米饭,他目光定在孟春身上,顿时明白这小子跑回城做什么去了。只是孟青没跟他透露,难不成是怕他阻拦?
“这、这……好事,是好事……就是要多准备六七桌席面?这是要来多少个和尚?”杜父气得嘴角抽搐。
“有二三十个吧,我舅舅他们也要来,合起来有四五十个人。大伯,你别嫌客多,主要是他们也是寻常人家,没见过僧人给孩子祈福过满月的,想来长长见识。”孟春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很是夸张地说:“大伯,这种好事百年难一遇,以后你们在十里八乡可有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