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能体谅,我心里很是熨帖。”孟青心想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痛快,她有意拉近关系,问:“三弟,我能进崇文书院吗?家里要是炖好肉好菜,我给你送一份。我要是走不开,我就让望舟舅舅去送。”
杜悯拒绝,孟家毕竟是商户,他私下并不乐意跟孟家人多有往来。
“二嫂,我不是日日都在书院,你们不一定能在书院找到我,你们要是跑空了,我心里挺过意不去。日后我要是嘴馋想吃好的,我去拜访叔婶,你们给我做一顿好菜,吃不完的我带回书院吃。”杜悯说得极为亲近。
“行。”孟青不勉强。
两人之间再无话,杜悯却一脸的欲言又止,孟青撇开目光,她紧了紧衣领,说:“河上水汽太重,湿乎乎凉飕飕的,我还是回船篷里吧。”
杜悯皱眉,他伸手阻止,“二嫂,等等。”
“三弟,还有事?”孟青不解。
“二嫂,你看爹娘那边已经没意见了,村里的风言风语也解决了,你没什么后顾之忧了吧?我写给你的两张凭据是不是该还给我了?”杜悯不再暗示,他选择直接明说。
孟青顿时恼火了,她高声质问:“三弟,你这是什么意思?我怎么总觉得你不信任我?你疑心我会害你?我在你眼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船家好奇地看向他们。
“二嫂,你小声点。”杜悯心说她怎么像个泼妇,他羞得脸发红,嘴上不承认:“我没有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这事没意思透了,我们干脆散伙算了。”孟青不耐烦,她掀帘子进船篷,撂下一句话:“那玩意儿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我哪会带在身上,撂在家里了,等我回去就给烧了,你就放一千万个心吧。”
“什么事?”杜黎看向杜悯,他不高兴地问:“你惹你二嫂做什么?”
“我没有……”杜悯有苦难言,孟青说发作就发作,她闹这一场他心知她轻易不会把两张凭据交出来,偏偏他还真担心她甩手不干了。
他被她摆了一道,气得心里火烧火燎的。
杜黎看向孟青,她气鼓鼓地绷着脸,一副火大的样子,但目含狡黠,不像吃亏了,他权当没看见这一出。
杜悯看他这个样子,越发来气,只质问他是什么意思?
江南河和太湖水域相交的地方有渡口,船行至渡口接上五位乘客,有陌生人在,之后的路程,杜悯没能再跟孟青搭上话。
船过水门进吴门,抵达鱼市,后上船的五个客人上岸,孟青和杜黎也在这儿上岸。
“看天色,过了晌估计就要下场大暴雨,雨天出行处处不便,我就不留你跟我们一起回孟家吃饭,你从这儿直接坐船去书院。”孟青跟杜悯说。
“船家,劳你送我三弟去崇文书院。”杜黎掏钱。
“二哥,你们走吧,船资我来给。”杜悯有气无力地说。
杜黎掏出二十个铜子递给船家,“够吧?”
船家接过一数,一文不多一文不少,他把船资丢褡裢里,说:“逢双的日子,我的船上午进城,下午出城,你们再坐船还搭我的船啊。”
杜黎点头,他抱着孩子先上岸,孟青随后。她上岸后扭身跟杜悯说:“三弟,你安心读书,把心思放在念书一事上,此事疏忽了,再多的思虑都是空想。”
杜悯立在船头没有说话。
船离开渡口,客船汇入往来熙熙的渔船行列,一眨眼就找不到了。
杜黎和孟青抱着孩子拎着行李也离开渡口。
二人径直去嘉鱼坊,循着河道走,抬头就能望见一座高塔,高塔所在之处就是瑞光寺。回到熟悉的地方,孟青浑身舒畅,她跟杜黎闲聊:“我小时候闲着没事就喜欢往这儿跑,数过路的大船,有时候还去鱼市看渔民卖鱼。”
“我在鱼市见过你。”
“什么时候?”孟青回忆,她丝毫没有印象。
“四年前,是个夏天,收完早稻种晚稻的时候,我跟我大哥在田里逮三桶泥鳅和鳝鱼,我们搭船想来鱼市给卖了,进鱼市就撞见你在跟一个鱼贩在吵架……”
提起跟鱼贩吵架,孟青顿时想起来了,“那个鱼贩是奸商,见我年纪小,想把半死的鳜鱼卖给我,我不肯,我要自己挑,他就甩脸子,称鱼的时候还溅我一脸腥水,我就跟他吵起来了,最后那条鱼也没买。”
“他气得要揍你,你威胁他你家里是开明器店的,他敢动你一下,你就让你爹做法诅咒他,让他祖祖辈辈都倒霉。”杜黎笑,“我丈人真懂这个?”
“吓唬他的。”孟青得意地笑,“那个鱼贩脾气不好,我那会儿真担心他动手打我。”
河上出现一道拱桥,孟青和杜黎从桥上过去,拱桥的另一端矗立着一座茶寮,煮茶的茶博士是孟青认识的,她停下步子说几句话。
绕过茶寮过几座民房,再过一道拱桥就到嘉鱼坊了。
孟家就在坊口,大门上落着锁,家里没人,孟青从衣襟里掏出一根青色的绳子,绳上串着两把黄铜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