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破金笼 > 第一把火(第2页)

第一把火(第2页)

她脸颊微红,声音却很兴奋:“你们看过这个没有?《商道录》,讲的故事好不同,原来算盘珠子打得响,也能有这样的力量?”

郑心悠凑过来,好奇心被勾起了:“哦?给我看看。”

许令仪正研究一本古籍,闻言抬了抬眼皮,淡淡道:“文辞尚可,立意倒新鲜。只是终究是故事。”

王佩端着一盏新沏的茶,闻言嗤了一声:“故事怎么了?故事就不能当真了?我看挺好,凭什么女儿家就得听天由命?”

她这几日被母亲耳提面命学规矩,满心烦躁,这故事里的主角简直说出了她憋闷的心声。她若有所思地转了转手中的茶杯。

沈瑾心中微动,面上依旧淡然,只笑问:“幼薇在哪儿寻到的?”

“就在城南一个小书铺角落里,掌柜说是什么海外的本子,就剩这几本了。”严幼薇宝贝似的抱着书。

《栖梧小志》开始在特定的小圈子里口耳相传。偶尔会有穿着体面的嬷嬷或小丫鬟,在书铺前踟蹰,低声问掌柜“栖梧的新书可有?”

或是有年轻书生好奇翻看后,嗤笑一声“牝鸡司晨,异想天开”地扔下走开。

沈瑾让阿獒留意着各处的风吹草动。

果然,不久后阿獒带回消息:城西新开的一家大书铺,刚在门口摆出的几本《栖梧小志》,不到半个时辰便被几个读书人模样的年轻男子买走。

接着,其中一人便站在店门外,大声斥责书中内容“悖逆纲常”“离经叛道”“煽动内宅不宁”,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掌柜怕惹祸上身,把剩下的几册赶紧收了起来,不再售卖。阿獒去几家老铺子探询,也都婉言表示,这类书“不大好卖了”。

“那些读书人,多半是国子监的监生。他们只看了开篇几页,就吵嚷起来,骂声最响的那个姓卢,是通政司卢大人的二公子。”阿獒的声音透着冷意。

沈瑾捏着茶杯的手指微微收紧。阻力比预想中来得更快,也更直接。

这些占据着话语权的男子,本能地排斥任何撬动他们构建的内宅秩序的声音。识字者多为男子,掌握着阅读和评判的权利,是他们话语壁垒最坚固的第一道防线。

“也好。”沈瑾沉默片刻,眼中不见沮丧,反而燃起更清晰的斗志,“至少知道症结在何处。”

周婉恰巧此时掀帘子进来,听了半句,顺口接道:“那还不简单,换个糖多不腻的果子吃吃,瑾姐姐,心悠新做的蜜渍梅子带了吗?馋死我了!”

自打沈瑾和她们一起在阁楼,她与京城许多家的女儿们都十分要好,或者是她们本来就该这么要好。

沈瑾莞尔,一个念头豁然开朗。

对,果子!换种果子!

那些说教的、过于锋芒毕露的故事,男人们本能地警惕,甚至连许多习惯了规矩礼教的女子也会觉得出格、不适。

但故事本身的力量,谁又拒绝得了?

她看向正在分装蜜渍梅子的郑心悠。

郑心悠眉眼弯弯,浑身上下都是对生活的热切喜爱,她总能品评出食肆哪家做法哪里妙哪里不地道。严幼薇虽胆小,却极擅丹青配色。许令仪醉心古书,字里行间都是对历史的执着。王佩喜欢鲜亮颜色,喜欢骏马,最不耐烦绣花弹琴。

每个人,内心都有真正热爱和想要表达的东西。

沈瑾的思路豁然开朗:“你说得对。正路子被堵了,我们就走走旁门,走那最热闹、最不易引起防备的路。”

她看向姐妹们,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可动摇的决心,“我们不写高悬阁楼的文章,我们写话本子。就写那些她们日常会看,男人们也嗤之以鼻、懒得深究的妇人之见。但我们要在里头,包上我们的蜜。”

“话本子?”郑心悠眼睛一亮,凑过来,“瑾姐姐,你要写吃食话本吗?”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