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情发了好几个撇嘴的表情,【好吧。】
陈诗情暑假要去旅行,要去走亲戚,在网上跟苏暗约着开学前找她一起学习。
苏暗回复:【好。】
陈诗情:【回来给你带礼物哈。】
苏暗发了个微笑的表情,陈诗情说她老派,但很快又换了话题。
苏暗有一搭没一搭地跟陈诗情聊完,又返回去看陈诗情给她发的成绩表,她跟纪钟玉差的那十二分是数学和物理。
成绩没出之前,苏暗就已经预料到了结果。
因为这次交卷前她瞟到了纪钟玉的数学卷,最后大题空了两问,选择题的最后一道跟她答案不一样。
苏暗也算是运气好,那么难的数学压轴题塔刚好做过类似的。
陈诗情对此却不以为然,“什么运气?那是你的努力!”
不过期末考又重回第一,苏暗心里松了口气,这样至少不会在黎逍游和周倾问起她的成绩时,面露尴尬。
新鲜热闹的高一就这么结束了,高二要文理分科。
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3+3的政策,但明州市仍旧是老规矩,高二分*文理科,在放假前老师们就已经问过了学生的意愿,还发放了文理分科志愿表,要求大家在开学第一天就交上去。
分班意味着大换血,班里很多同学在高一下学期就已经决定好了文理科,有了着重学习的方向。
这件事也是老师们允许的。
当然,在这个理科当道的年代里,老师们对于理科成绩还算过得去的同学,一概建议学理。
苏暗不偏科,但她对数学和语文同样喜欢,副三门都还可以,所以尚未作出决定。
陈诗情肯定是学理的。
黎青禾也学的是理。
可在苏暗看来,黎青禾学理是个错误的选择,黎青禾对理科根本不感兴趣,她对文字的感知力远超于数字。
但这件事并不由黎青禾决定。
就像刚放假一周,黎青禾在餐桌上就接到了黎逍游和周倾的集体通知。
周倾拿到了黎青禾高二这一年的成绩单,差到令人发指,完全不可能考上本科。
周倾自认对黎青禾的要求不高,哪怕是二本、甚至民办三本,成绩都得过本科线吧,但黎青禾这分数,连个好点的大专都上不了。
所以她在多方打听,以及老同学的推荐之下,给黎青禾报了一个浦城的补习班。
全封闭二十天,两万五。
高三开学时间是比高二早的,所以等上完这个补习班后,回来刚好二中开学。
周倾甚至给黎青禾列出了暑期计划,并明确提出自己的要求。
黎青禾冷着脸一言不发,黎逍游也在旁帮腔,“我们都觉得你得去提升,补习班很贵,但爸爸妈妈愿意让你去学,希望你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
“我不想去。”黎青禾拒绝。
周倾问:“为什么?”
“成绩差就是差了,考不上本科难道还不活了吗?”黎青禾反问:“我就是不想去。”
很显然,这个理由无法说服周倾。
黎青禾再三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想、不愿、不去。
但补习班首周的课程表和前往浦城的车票都放在了她的桌上。
明州距离浦城要两个小时的高铁,黎逍游和周倾在给钱这方面并不小气,伴随着车票一起给的还有黎青禾这二十天的生活费,两千块钱。
在吃住都由补习机构负担的地方,这笔钱着实不算少。
可黎青禾还是很不高兴。
所以家里的气压持续走低。
胳膊始终拧不过大腿,黎青禾再不愿,也还是坐上了前往浦城的高铁。